风向真的变了,很多外媒已经有所觉察!包括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新加坡以及俄罗斯等国外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科技在过去的一年又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看来中国科技崛起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了! 最近不少外媒的报道风向明显不对劲儿,俄罗斯《福布斯》11月10日就直白说中国成了超级科技大国,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前摩根士丹利高管感慨不已。截至2025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如此惊人的飞跃,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咱先说说新能源领域,11月19日成都刚开了个新能源论坛,里面干货多到让外媒直挠头。以前他们总说咱新能源只会搞规模内卷,现在才发现咱早转方向了,光伏、氢能这些领域都在往高质量走,连智能制造都掺进来帮忙了。 就说氢能汽车吧,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咱燃料电池汽车累计卖了3万辆,系统国产化率超90%,百公里氢耗才8公斤,续航能跑700公里,武汉有家企业说再过三五年,成本就能比燃油车还低,你说这算不算实打实的硬实力? 更让外媒意外的是工业机器人,有家叫仁新的企业搞出了“智能协作伙伴”,不是那种死板的工具,能自己建模、自己焊接还能自己导航,在光伏、风电那些重活里全程自主作业,美国加拿大都设了分公司,复购率超95%,欧美企业想追都没场景练手。 9月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创新指数更能说明问题,咱首次冲进前十,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破了400万件,是全球第一个做到的。 以前外媒总盯着咱会不会“抄作业”,现在终于改口了。俄罗斯有个技术主管就说,中国早不是跟跑了,电动汽车、5G、量子通信这些领域都赶超了,更厉害的是不押宝单一赛道,好几条技术线一起跑,跟赛车似的互相促进。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离生活远,其实不然。就说新能源里的储能技术,现在电网偶尔会出现“负电价”,咱就用储能把多余电存起来,再通过AI调度分配,专家说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这就是科技给生活兜底的实在好处。 最有意思的是外媒的心态转变,以前总说咱“内卷”没技术,现在看到咱搞出知识产权保护倡议,还牵头制定供应链ESG标准,才明白这是在构建生态。德国媒体就感慨,中国已经从卖产品变成输出规则了,这才是真的厉害。 这些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科技部9月份就说过,咱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有147.2万件。就像藏格矿业那样,不仅把碳酸锂做到99.6%纯度,还靠钾、锂、铜多产品线抗风险,这都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风向变了真不是一句空话,从外媒从质疑到惊叹的转变就能看出来。中国科技不是靠某一个单点爆发,而是靠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国际合作慢慢攒出来的底气。未来咱还会有哪些突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信息: 人民日报——2025-10-22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国际人士看中国“十四五”成就)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0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国际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