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跟日本在嘴上纠缠,有一种军事操作叫试探性行动"! 这是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给大陆出的主意,他接着说: "派海警船登上钓鱼岛,拆掉日本建的灯塔,直接宣示主权就行。" "日本的高市早苗不是喊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吗?那我们先让日本有事,看看他们到底敢怎么样?" 帅化民那句“把海警船开上去,把灯塔拆了”,之所以能在台湾舆论里炸开锅,不是因为他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战略。 而是因为他戳破了一个被绕来绕去说了几十年的核心问题:领土主权到底是靠喊口号,还是靠实际行动撑出来的? 钓鱼岛上那座日本建的灯塔,看上去就是个给船只导航的设施,可谁都知道这东西背后的逻辑,这是“实控”的开始。 日本这些年干的套路非常固定:先探测地形,再规划灯塔,后面紧跟海域调查,动作做得不大,却能悄悄制造“我们一直在管”的假象,靠的不是武力,而是一步步把“既成事实”堆出来。 中国的应对方式则完全相反,是实打实的存在,2025年以来,中国海警舰艇几十次进入领海巡航,每次都有固定时长、有明确路线,把“这地方是我们的”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 前阵子黄海那场实弹演练,也是同一种思路,不是吵架,而是告诉别人,主权问题,不是纸上谈兵。 帅化民提出的所谓“试探行动”,其实就是把日本过去爱用的那套逻辑反过来,历史上,日本就是靠不断试探一步步越线的。 东北抵抗弱,它就吞下东三省,卢沟桥试出中国不退,它就全面侵华,今天日本政界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想看看中国有没有底线。 俄罗斯处理北方四岛的方式,就是个典型反例,日本船只试探性试射,俄方没有大吼大叫,也没开火,而是悄悄把S-400架起来,让军舰开到附近,让日本知道“别继续试”。 结果日本最后自己收场,说是“程序搞错”。这就叫“沉默式反制”,把灯塔问题拿回来讨论,本质也是这个逻辑,不是要挑事,而是让日本意识到,钓鱼岛不是它随便搞设施的地方。 日本如果强硬回应,法理站不住、风险又高,如果不回应,又会被证明“喊口号是虚的”,对它来说,都是尴尬。 过去这些年,中国抗议过、交涉过,但日本的灯塔计划从没停过,这就像打游戏对方一直偷偷加点,你只在聊天频道说“不准哦”,那肯定不够。 上次日本“凉月号”闯近海,中国采取了强硬警告,日本没有继续硬顶,但国内右翼又开始兴奋,觉得能再往前推一步。 其实日本现在的状况,就是“表面强硬,底子虚”,防卫预算涨得再快,也只是买美国的装备,真要承受一场冲突,它的经济根本扛不住。 汽车、电子产品大量靠中国供应链,一旦局势紧张,日本经济第一个受伤,政客嘴上喊得响,其实谁都不敢真迈那一步。 钓鱼岛的归属,从古籍到国际法都写得明明白白。真正的争议,不在法理,而在日本这些年的“蚕食式动作”。 与其在外交辞令里兜圈子,不如用明确的行为告诉对方:这地方不是你想折腾就能折腾的。 如果把灯塔问题处理好,再进一步加强岛屿周边的监控、巡逻频率,稳住“实际管控”,那么日本那套“制造存在感”的手法就站不住脚了。 主权这种东西,永远是由现实行动决定,而不是海报、讲话稿决定,帅化民的话听上去冲,但说到底,就是一句简单的道理:对日本的这类动作,单靠嘴说不够,关键在于行动要跟得上。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一旦没人压着,它的步子就会越走越大,现在的关键,是让对方明白:这牌不能乱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