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打不过中国?印度专家:中印战争失败,主要有5大原因。60年代,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印度却依旧不是我们的对手,战场上被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印度军事专家给出5个理由,到底值不值得信服呢? 1962年10月,喜马拉雅山南坡风雪正急,新中国刚挺过最难的三年,粮食还靠票供应,枪大多是解放战争那批老货,可就是这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一个月就把不可一世的印度军队打得全线崩溃。印度当时有英制坦克、美制运输机、苏制火炮,号称亚洲最强山地部队,却丢了9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控制区。几十年后,印度退役中将帕纳格自己写书承认:输得心服口服,主要就输在五个地方。这五个理由出自印度人之口,却句句戳中要害,今天读来依旧让人警醒。 第一,印军根本没搞懂解放军怎么打仗。他们以为中国军队只会沿着公路硬冲,把主力全摆在几条大路上等着,结果解放军走小路、翻雪山、夜间迂回,专挑他们想不到的地方下手,指挥部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端了。 第二,高原作战环境把印军整懵了。海拔四五千米以上,印军士兵直接从平原拉上去,大批高反,棉衣薄得像纸,冻伤减员比战斗减员还多。补给三天两头断粮,吃皮带、啃草根是常事。解放军却提前半年拉练,吃得饱、穿得暖,体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第三,装备再好不会用等于零。印军坦克在高原功率掉一半,火炮射程短一千多米,空投物资一半掉山沟里。解放军虽然装备老,但每件武器都针对高原做了改进,打得又准又远,印军根本招架不住。 第四,后勤差距直接决定胜负。印军全靠骡马和人力扛,十五天才能把东西送到前线,解放军却打通新藏公路、用上高原机场,热饭热菜三天就能送到阵地,吃饱喝足打仗自然有劲。 第五,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印度高层太轻敌。尼赫鲁公开喊要把中国军队赶回西藏,国防部长放话一个印度兵打三个中国兵,结果前线指挥官连像样的军用地图都没有。中国10月24日提出停火后撤谈判三点建议,印度一口回绝,非要硬拼,最后把自己推到绝路。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20公里,把缴获的武器装备原封不动还给印军,这份格局,印度到现在都没学会。 这五个原因,帕纳格写得坦坦荡荡,一点没给自己留面子。事实摆在这儿,谁都看得明白:那场仗印军输就输在战略上瞧不起人,战术上没准备,环境上扛不住,后勤上跟不上,指挥上乱了套。 六十年多年过去,人民解放军早不是当年的模样,北斗定位、无人机巡逻、火箭炮一键覆盖,高原机场随便起降后勤随便跟。可有些东西没变:我们捍卫领土的决心没变,任何来犯之敌必被粉碎的底线没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