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印度战机失控这事,能让经验如此丰富的飞行员驾机参展,恰恰说明印度对“光辉”的可靠性心知肚明 莫迪政府不会不清楚,“光辉”从1983年立项到如今,三十多年的研发周期,没换来技术突破,反倒暴露了印度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整合的短板,“卡佛里”项目试了又试,最终还是得依赖美国GE发动机。 更不会不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工艺有多粗糙,连已服役的“光辉”都频繁出故障,2024年就有一架执行任务时坠毁。 可为了“自力更生的印度”战略,为了把“光辉”打造成“印度制造”的门面,他们一边斥资采购97架战机撑场面,一边在航展上硬推这款没形成完整作战能力的装备,甚至不惜让资深飞行员去冒风险。 这位飞行员的每一个专业动作,从操控战机试图迫降到最后避开观众席,都在反衬印度军工的“不专业”。 莫迪或许早该明白,靠政治口号包装不出真正的军工实力,用飞行员的经验去掩盖装备的缺陷,终究是自欺欺人。 各位家人们,展望印度下一代战机,前景会不会乐观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