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中国女人行李箱里面的6800美金,她却开心地笑了,谁也想不到,海关这一举动,让美国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这女人可不是一般人,她叫林兰英,一位即将改变中国科技版图的顶尖科学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6月,宾夕法尼亚大学授予林兰英物理学博士学位,她站在典礼台上,成为这所学校建校200多年来第一个拿到博士文凭的中国女性,台下有人小声议论,这个东方女人真厉害。 可没人知道,20年前她还是福建莆田那个为了上学跟家里闹绝食的小姑娘,父亲觉得女孩认字够记账就行,她偏不信这个邪,小学每次考前两名,中学回回拿第一,硬是用成绩单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博士毕业后她进了索菲尼亚半导体公司当高级工程师,同事们发现这个中国女人有本事,别人三个月调不好的设备,她一周就能搞定,公司三次加薪,年薪涨到1万美元,这钱在当时能顶美国大学教授干一整年。 1956年,国内开始搞半导体研究,急需懂技术的人,林兰英看到消息就决定回去,她把费城的房子卖了,车也处理掉,换成一张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这笔钱她另有用处。 真正要带的东西藏得很隐蔽,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被她切成小段,塞进两个维生素药瓶里,表面撒点粉末看着像普通药品,还有些样本缝在行李箱夹层里,用针线固定在箱底边上,那张支票她故意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1957年9月,她从旧金山港口准备登船,海关检查时,两个男工作人员翻她的行李箱,他们抖开衣服看缝边,拿起护照反复看签证日期,很快他们发现了那个信封,抽出支票一看,6800美元。 两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说这笔钱不能带走,涉嫌非法转移资产,他们填表格拍照,足足折腾了十五分钟,林兰英站在旁边双手交叉,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她知道鱼已经咬钩了。 海关人员继续翻箱底,拿起那两个药瓶晃了晃,打开盖子闻了闻,看见粉末和碎块,觉得就是普通药品,盖回去放回原处,他们摸了摸箱子四周,但没用力按压夹层,检查结束,签了放行单。 林兰英提着箱子走向登船区,轮船汽笛响了,她上了甲板,船离开码头后,她才进舱检查行李,药瓶还在,夹层也没被发现,那些晶体样本完好无损,这就是她要带回国的宝贝。 海关那帮人盯着大数目的钱,根本没心思细查其他东西,6800美元对他们来说是笔意外收获,注意力全在这上面,他们大概觉得拦下这么一大笔钱,算是立了功,谁也没想到,真正值钱的东西已经被带走了。 船在太平洋上航行,林兰英一直把箱子放在身边,到了香港后转火车北上,样本顺利运到北京,美国当局后来通过情报渠道知道了这件事,但东西已经追不回来了,那张支票倒是被存进仓库,一直到1980年才被中国银行正式索回。 回国后她进了中科院物理所,那时候条件差得很,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设备要自己组装,高纯水得用铁皮桶烧自来水,冷却后过滤三遍,测温仪坏了就用体温计塞进炉子里,凭经验估算温度够不够。 1957年底,团队要拉中国第一根锗单晶,原料纯度不行,林兰英带着人用化学试剂反复提纯,手上被酸碱腐蚀出好些血泡,12月15日凌晨三点,20厘米长的锗单晶终于拉出来了,实验室里一片欢呼。 1958年,硅单晶也搞出来了,中国成了全球第三个掌握这技术的国家,后来她又设计开门式单晶炉,研制无位错硅单晶,纯度达到国际标准,1987年她主持卫星实验,在太空里生长砷化镓晶体,质量比地面产品还好。 算笔账就知道这买卖有多划算,美国海关扣了6800美元,却放走了能帮中国省15年研发时间的技术专家,他们截住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却让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奠基人离开了,那些专利技术流失后,中国用来培养出一整支半导体研发队伍。 2003年3月4日,林兰英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她的墓碑上没写美国博士学位,也没提公司高管头衔,只刻了八个字:半导体材料开拓者。 今天我们用的手机里有芯片,这些芯片的生长原理,仍然沿用她当年带回来的那套晶体生长技术,那两个药瓶里的晶体样本,最终长成了一整个产业,而那6800美元,不过是场精心设计的障眼法里,最不值钱的道具。 信息来源:林兰英 | 被称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 政务:成都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