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这波操作让全球哗然,2025年11月20日下午,俄国家杜马450名议员零反

俄罗斯这波操作让全球哗然,2025年11月20日下午,俄国家杜马450名议员零反对零弃权,全票通过呼吁书,警告欧盟敢动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就以牙还牙绝不留情。 这场风波的根源,是欧盟率先打起来俄资产的主意。2022年以来,欧盟冻结了俄央行约2000亿欧元资产,其中90%都由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掌控,相当于把俄几十年的家底攥在了手里。 2025年9月,欧盟委员会抛出“赔偿贷款”方案,想把这些资产当抵押,发行零息债券筹集1400亿欧元给乌克兰,还声称不动本金就能规避法律风险。 可这看似巧妙的设计,实则是自欺欺人。法国外长巴罗直言,乌克兰大概率永远还不上这笔钱,所谓抵押不过是空中楼阁,潜藏着极高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俄罗斯早就备好反制利器,2023年出台的《反扣押法》就是关键。根据法令,只要俄海外资产被非法限制,俄国有资产管理局就能临时接管不友好国家在俄资产,甚至可直接划转国库。 这套法令已不是纸上谈兵,此前德国尤尼珀公司、芬兰富腾公司在俄能源企业股份,就已被俄方依法临时接管,证明了反制的实操性。 欧洲清算银行如今已是骑虎难下。2025年10月,莫斯科仲裁法院已裁定其需赔付316亿卢布损失,而它托管的2000亿欧元俄资产,让比利时站在了风险最前沿。 比利时不仅要面对俄方的赔偿诉求,还依赖这些资产的收益税收——政府对资产收益征收25%企业税,用以兑现国防开支承诺,一旦资产动真格,这笔收入就会打水漂。 德法企业更是慌得不行。德国基尔研究所测算,若俄反制落地,德国企业在俄资产将亏损240亿欧元,大众、巴斯夫等巨头首当其冲。 大众汽车2023年就被迫以1.25亿欧元,出售了俄罗斯卡卢加工厂及当地子公司,仅为原估值的零头,而巴斯夫在俄的供应链关联企业超过百家,损失远不止账面数字。 欧盟内部早已吵成一团。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乐见其成,可德法态度坚决,法国财长勒梅尔直言,动用他国央行资产填补军费,是公然违反国际承诺。 比利时更是反复要求所有成员国签署“共同责任协议”,明确风险分摊,可这一提议遭到多个国家抵制,匈牙利甚至已将欧盟理事会告上法庭,指控其相关措施违法。 更有意思的是美欧之间的分歧。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赋予总统没收俄在美资产的权力,可欧盟却不敢直接没收,只能搞抵押方案,生怕触碰法律红线。 挪威更是直接拒绝欧盟的担保请求,明确表示不会用1.8万亿欧元主权财富基金,为这高风险计划背书,让欧盟的方案雪上加霜。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俄欧双边范畴,正在冲击全球金融信誉。2025年数据显示,印度央行的欧元储备占比已从2022年的20%降至12%,巴西、南非也在减少欧洲清算银行的资产托管。 全球75家央行中,三分之一计划未来一到两年增持黄金,超过四成打算长期增持,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已超过欧元,这正是对西方随意冻结资产的无声抗议。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欧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破坏规则终将反噬;也有人感叹,这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大考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俄罗斯选择在12月G7峰会前发声,显然是有意逼西方亮底牌。如今G7内部分歧严重,美国想硬来,欧盟却瞻前顾后,这场峰会能否达成共识还是未知数。 从局势走向看,欧盟大概率会被迫妥协。直接没收资产面临法律和信誉双重风险,抵押方案又遭内部抵制,继续推进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被动。 而俄罗斯的态度已然明确,底线不容触碰。如果欧盟执意妄为,《反扣押法》的雷霆手段就会全面落地,西方企业在俄资产将面临灭顶之灾。 更长远来看,这场风波会加速全球储备资产多元化。越来越多国家会意识到,把家底放在可能随意冻结的地方风险太高,黄金、人民币等资产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 本质上,这是一场规则与霸权的较量。欧盟想靠政治力量突破国际金融准则,却忽视了信誉才是金融体系的基石。一旦规则被破坏,没有谁能成为赢家。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