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丹丹通讯员李芷逸叶贝妮
最近,初三期中考试陆续结束,家长会也在密集召开。
对初三学生家庭而言,这一次的家校沟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孩子升入初中毕业班的第一次家长会。
“孩子每天学到深夜,成绩不升反降”“数学以前从没下过115分,这次刚破百”“为了用不用手机,家里天天爆发战争”“这次考了550分,算高还是低,能考上哪所高中”……
许多家长坦言,这或许是孩子进入初中后,他们最渴望获得明确指导的一次家长会,迫切希望找到答案。
家长们满腹心事
成绩、身体、心理都重要
这次家长会,家长林枫(化名)情绪有点“丧”。“初中考得最差的一次!我和娃爹都很焦虑,又无奈。”林枫的笔记本上记着女儿的期中考成绩,数学102分、科学148分、英语108分,这三门是女儿小蕊曾经的强项学科,这次都遭遇了“滑铁卢”。
“初二上学期她还能保持在班级前五,这次简直是自由落体!”林枫悄悄打听了女儿总分的年级排名,下跌了三十多名。
最让她难受与困惑的是,女儿的付出与结果完全不成正比。“八升九”的暑假,小蕊几乎没有休息,提前预习了初三的数学、科学和英语,还复习了初二的内容。“进入初三后,女儿每天六点半起床,晚自习回家还要再做些教辅,读背社会、英语,一般都要到23点半后才睡觉,周末也几乎都用来学习。买的教辅,她都认真在做。”
付出如此巨大,为何成绩不升反降?
“数学以前从没低于115分,还拿过满分,这次刚破百,科学连150分都没上。”林女士叹了口气,“孩子最近的情绪都很差,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问题。”
更让她担忧的是小蕊的身心状态。“她最近睡眠不好,翻来覆去睡不着。我让她早点休息,她却说‘谁谁都学到几点,我不能放松’。看着孩子这样,心疼又无助。照这个趋势,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能撑到中考吗?”
这次初三家长会,陈筠(化名)提前去了教室,找班主任聊儿子小浩对电子产品的沉迷。
“规定每天只能用15分钟,可他总是超时。周末更是一发不可收,手机拿到手里就放不下。”她摇头,“我要收回手机,他就跟我吵。初三才刚开始两个多月,这样的日子怎么熬到中考?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她向班主任求助。
家长徐琦(化名)参加完孩子的家长会,发现身边不少家长都揣着满腹心事。“大家的焦虑其实很相似。”她感慨,管得太严,怕孩子压力过大;管得太松,又怕孩子不够努力。这种“进退两难”的纠结,几乎渗透在每一个日常决定中——该不该找老师?要不要再额外加教辅?周末是该让孩子放松,还是继续学习?每一个选择,都让人反复权衡。
青春期碰上升学压力
健康第一,学业为重
初三这一年,孩子们该如何面对压力、调整情绪、管理时间?作为“同行者”的家长,又该如何给予理解、支持与陪伴?
杭州市杭州中学初三班主任吴建平表示,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但别被分数“绑架”。她提醒,真正关键的是看清成绩背后的“真问题”——孩子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考试心态是否稳定等。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初三家长会上,家庭教育、心理专家给家长们开展讲座学校供图
在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班主任黄智鹏看来,中考的本质,不仅是一场知识储备的较量,更是一次综合素质的考验。“它考验孩子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只有分数而内心脆弱的孩子,走不远;而一个拥有强大内心、良好习惯和积极品格的孩子,不仅能赢得中考,更能赢得未来。”她建议,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将关注点从“我是不是聪明”转移到“我是否努力了”上。面对难题和考试失利,不轻易给自己贴“我不行”的标签,而是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
黄老师建议,期中考后要引导孩子对学科进行分析,制订“攻克计划”,在学习顺序上有所侧重。“获得一定成效后,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强化孩子的‘成功感’。”
面对孩子成绩起伏,一些家长会倾向于增加“妈妈牌作业”等。吴老师认为,此时保持理智尤为重要。校内的学习是“正餐”,应摆在首要位置,盲目“加餐”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影响校内学习,两头都顾不上后打击孩子信心。课外补充应是在学有余力时针对薄弱环节或者优势学科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不能取代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业难度提升,初三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挫败或心浮气躁的情绪。吴老师观察到,有的孩子甚至会陷入“手忙脚乱”的状态。“家长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关心要“适度”,不必反复追问考试成绩,而应给孩子留出情绪调节的空间。
黄老师则建议要让孩子有不良情绪的“出口”。除了学校创设的团队解压活动外,家长可以在周末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初三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爱而非压迫感,是‘合伙人’,而非‘监工’。”
对于在一些孩子中存在的熬夜现象,吴老师提醒,要警惕“熬夜—低效”的恶性循环。睡眠是底线,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就“初三还能不能用电子产品”这个问题,吴老师分析,关键在于“适度、可控”,而非简单禁止。家长必须守住“防沉迷”的底线,通过与孩子共同商定使用时间,实现有效管理。
“青春期碰上了升学压力,对初三孩子和家长都有不小的挑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有统一的原则,就是坚持‘健康第一,学业为重’。成长优于成绩,心态决定状态。”黄老师表示。
社会首次闭卷考多所重高新校区明年投入使用
2026年中考,最重要的变化是中考社会科目将实行全省统一的闭卷考试。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五科仍为全省统一命题。
2026年中考招生的具体内容,按往年惯例会在四五月发布。按照往年预计,体育中考第一轮考试时间在3月下旬左右。
今年杭州中考,志愿数增加。名额分配生志愿数从去年的4个增加到5个,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志愿数从去年的8个增加到10个。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提高到70%。今年新增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招生。部分直属高中开设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在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明年预计会延续这些政策(以官方发布为准)。
除了今年有四所直属普通高中新校(杭州第九中学树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杭州市长河第二高级中学、杭州市源清第二高级中学)投入使用外,2026年,多所重高新校区也将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如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新启办的杭州二中高新学校位于滨江区浦乐单元地块,办学规模为60班;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已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单元,办学规模为3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