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COP30中国角边会|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高级别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0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或“GAUC”)年度高级别活动于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蓝区中国角成功举办。作为本年度“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的收官之作,本次活动于中国角公众日期间举行,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舞台上展示了联盟在推动青年参与和跨领域协作方面的积极影响力。

与会嘉宾及青年代表合影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意大利气候变化特使弗朗切斯科·科尔瓦罗(FrancescoCorvaro)、德国外交部原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行动特使詹妮弗·摩根(JenniferMorgan),以及多位国际气候领域专家代表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联盟成员高校学生代表及“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中青年代表在过去一年中于气候行动与科研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李政开幕致辞

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联盟为青年成长搭建了一个全球性的平台——从全球青年碳中和领军者培训项目、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到全球青年气候周,最终到联合国气候大会,联盟一步步引导青年成长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领军人物。

张健主持主旨演讲

联盟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主持开幕致辞及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主旨演讲中高度肯定联盟在推动高等教育机构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

GAUC携手多方伙伴,致力于为青年打造一个学习、成长与创新的平台——让理念化为行动,让希望转化为影响力。

刘振民主旨演讲

同时,特使刘振民勉励在场青年一代继续以热情与领导力为驱动,跨越文化与地域界限,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意大利气候变化特使弗朗切斯科·科尔瓦罗强调气候变化无国界,并深刻阐述了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在于守护人类文明本身。

弗朗切斯科·科尔瓦罗主旨演讲

他深刻指出:

我们行动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拯救地球,而是为了拯救地球上的人类……地球本身是韧性的冠军,它能够生存下去,但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幸存。

詹妮弗·摩根主旨演讲

德国外交部原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行动特使詹妮弗·摩根在发言中强调了科学研究作为气候行动指南的重要性,并高度赞扬青年大使们的奉献精神。她说道:

你们代表了全球学术合作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激情与科学之间不可或缺的融合。

何超欣主持联盟年度行动成果回顾

在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的主持下,与会高级别嘉宾为“气候变化协同”全球青年碳中和领军者培训项目学员及联盟全球青年大使颁发了证书。

随后,何超欣引导青年大使们依次登台,介绍“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在2025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涵盖全球青年碳中和领军者培训项目、全球青年气候周、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等多个品牌项目。

自2022年以来,联盟已动员来自79个国家与地区的近3000名青年领袖与上百家高校与机构,持续凝聚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力量,助力他们从气候学习者成长为行动领导者。其中,由来自9所高校的20位青年代表组成的COP30联盟青年团亲赴巴西贝伦的COP会场,实地观摩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并联合发布《气候协同全球青年宣言》,充分彰显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与全球视野。

在接下来举办的“跨界对话:凝聚力量共塑绿色能源与包容性气候未来”主题圆桌上,多位机构专家与青年学者围绕能源视角下的气候未来展开深入交流。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陈德亮,印度能源、环境与水资源委员会(CEEW)杰出研究员、前印度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兼额外秘书拉维·普拉萨德(RaviSPrasad),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教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巍,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以及联盟全球青年大使、清华大学青年代表章悦。本场圆桌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天铎主持。

最后举办的“青年气候领导力圆桌:实时加速行动”专题讨论在联盟全球青年大使、清华大学青年代表潘韵竹的主持下,汇聚了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COPPE工程研究生院国际关系主任佩德罗·斯帕达莱(PedroSpadale)、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副秘书长兼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监管与全球治理学院研究员弗吉尼亚·马歇尔(VirginiaMarshall),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顾问张欣怡。嘉宾们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与来自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青年代表展开交流。青年学子分享了各自在气候行动中的实践经历,展现出新生代在推动全球气候议程中的积极角色与创新力量。

本次高级别活动在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不仅展现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连接学术、政策与青年行动的独特价值,也为COP30期间多层级、跨领域的气候合作注入了新的动能与希望。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