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孝顺的儿子,也是不被孝顺的爹,赵昚难搞的父子关系 宋孝宗这个人,能以孝作为庙号,足见他孝顺到了什么地步,可惜他孝顺自己的养父,他的儿子却不孝顺他,这让赵昚晚年闷闷不乐了很久。 南宋这个王朝整体风貌比较懦弱,不如唐初,乃至北宋初期那么武德充沛,这件事有好有坏,好比说南宋初年的皇权交替,总的来说比较和谐。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赵构把皇位禅让给了他的便宜儿子赵昚。淳熙十六年,宋孝宗赵昚又宣布要把皇位禅让给他太子赵惇。这前赴后继的禅让,比起玄武门之变和斧声烛影,简直融洽了不知道多少倍。 赵昚对赵构的孝顺,简直是亲儿子也难以做到的地步,虽然因为孝顺的对象是赵构而很难被写进二十四孝,但他的孝顺,比起彩衣娱亲和亲尝汤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赵昚登基当天下了暴雨,赵构参加完禅位仪式后准备回宫,赵昚就“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 次年为岳飞平反,也碍于赵构的颜面,打着他的旗号下诏:“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甚至赵构死后,赵昚还悲痛不已,两天不能进食,甚至决定退位静心,为赵构守孝三年。 如果说他在做皇子的时候这么孝顺,还有政治作秀的可能,但他做了皇帝之后依然这么孝顺,足见赵昚本身是个很有道德的人。 可惜的是,他的儿子对他,远没有他对赵构这么好。 赵昚禅位给赵惇后,赵惇勉强做了一段时间的好儿子。但在皇后的挑拨下,他很快原形毕露,不肯探望他的父亲,不肯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甚至不肯亲自操持父亲的葬礼。 如果皇帝的庙号没有那么多讲究,那赵惇的庙号说不定会是宋孝宗的对照组——宋不孝宗。 参考资料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