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清朝发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那就是在云南的正蓝旗两万多人造反了。而且他们拥立永历皇帝,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 清朝入关后,八旗制度是他们打天下的根本,可内部矛盾从来没消停过。正蓝旗作为下三旗之一,地位本来就比上三旗低一截,早年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时,还算有头有脸,但后来莽古尔泰因涉嫌谋反被皇太极整死,正蓝旗就被拆分重组,跟正黄旗混编。 这么一搞,旗内人心浮动,牛录被打散,士兵们待遇不如从前,积怨越来越深。到顺治年间,多尼当旗主,又在云南作战中损失惨重,正蓝旗折损不少人马,顺治还罚了多尼五千两银子。 士兵们长期在边疆打仗,生活苦哈哈的,内部猜忌还多,旗主之间钩心斗角。吴三桂作为汉将,统领这些满洲兵时,手法也挺狠,经常借机压制下三旗。这帮正蓝旗兵多是满洲人,本该对清廷忠心耿耿,可现实中他们觉得上层太不公道,长期受气就想找机会发泄。 1662年押解永历帝朱由榔回昆明,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借口。朱由榔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被缅甸人抓了交给吴三桂,本来是清廷的战利品,可这些兵看到他,就觉得这是个能利用的符号,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闹事。 1662年初,吴三桂从缅甸把朱由榔押回昆明,当时正蓝旗士兵随行护送。过程中,蓝旗章京兀儿特带头质疑吴三桂的降清行为,然后指向朱由榔,说这是真天子。 紧接着,邵尔岱等四十多人响应,剪掉辫子,表示回归明朝发式。叛乱迅速扩大,据记载涉及两千多名正蓝旗士兵,他们自刻印玺,封兀儿特为平汉王,计划护送朱由榔北上汉中,占据要地再图大事。 反清复明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本质上是正蓝旗对清廷不满的集中释放。清朝上层对下三旗的压制,让这些兵觉得没前途,借南明皇帝的名义反抗。吴三桂见势头不对,赶紧调集亲兵镇压,先抓了兀儿特、邵尔岱等首领四十余人,然后扩大牵连,处决了两千多名士兵。 诡异的是,清廷辅政大臣鳌拜等人知道后,没追究吴三桂的责任,反而默许了。可能是因为正蓝旗本来就问题多,清廷借此机会清理内部隐患。 顺治帝时期,对正蓝旗的罚款和重组让士兵们寒心。吴三桂作为平西王,统辖云南时,手下有汉军也有满洲旗兵,他对满洲下三旗的控制挺严,经常拆分牛录,防止他们坐大。 这次叛乱,正蓝旗士兵利用押解朱由榔的机会爆发,表面拥立南明皇帝,实际是为自己争权益。朱由榔本人在位时,南明政权内忧外患,他从肇庆登基后,四处逃窜,1659年入缅甸被俘。 清廷视他为威胁,吴三桂抓他也是立功。叛军想用他做名义上的领袖,北上汉中后或许能拉拢更多反清势力。但吴三桂反应快,迅速平定,避免事态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