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人睡前发冷,凌晨去世,医生愤怒指向家人:为什么不注意! 王大爷躺在床上直打哆嗦,女儿给他加了床被子以为就没事了。夜里三点发现老人已经没了呼吸,送到医院时身体都凉了。急诊科医生检查后气得声音发抖,问家属为什么不早点送医。这种突发寒战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前兆,老年人抵抗力差,几个小时都耽误不起。 王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那天晚上吃饭时就说浑身发冷,儿子觉得是天气转凉正常现象。睡前量体温37度8,家人觉得低烧不要紧,吃了退烧药就让他休息了。其实这时身体已经在发出求救信号。 医生解释老年人对温度感知能力下降,有时候觉得冷实际已经高烧。感染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寒战说明免疫系统正在苦战。王大爷很可能是突发肺炎或尿路感染,这些对年轻人不算大病,对老人却可能致命。 邻居李奶奶上个月也遇到类似情况。晚上觉得胸闷发冷,儿子立即送医院,查出是心肌梗死。因为送医及时,抢救回来了。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可能就来不及了。这两个案例形成鲜明对比。 王大爷的孙女在病房外一直哭,说她昨天还和爷爷视频,爷爷说有点冷,她让多穿点衣服就挂了电话。现在后悔没多问几句,没提醒爸爸带爷爷去医院检查。这种自责可能会跟随她很久。 社区医生建议有老人的家庭必备电子体温计、血压计和血氧仪。老人说发冷时要立即量体温,超过38度就要警惕。血氧低于95%必须马上去医院。这些简单监测能挽救很多生命。 很多子女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有点小病小痛正常。这种想法很危险。老年人身体代偿能力差,病情发展快,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很严重。发烧、寒战、嗜睡、食欲骤减都是危险信号。 王大爷的葬礼上,亲戚们都在讨论要更关心老人健康。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常常忽略父母的身体变化。有时候老人也不想麻烦子女,不舒服也忍着不说。 医院开设了老年人急症识别课,教家属观察细微变化。皮肤湿冷、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这些都需要立即就医。课程免费却很少人参加,大家都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网友“常回家看看”评论:“我每天给父母打电话都问身体情况,稍有不对马上视频看脸色。”另一位网友“平安是福”写道:“给家里装了摄像头,随时能看到父母状态,虽然他们嫌我管太多。”“岁月静好”留言:“买了智能手环监测父母心率,有异常自动报警,花钱买安心。”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平时如何关注家里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及时发现异常?如果老人出现突发不适,你们会怎么做?很想听听大家的经验和建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