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碰一下”很好,但别笑扫码慢 “中国最傻就是扫码付!”——硅谷同学群里跳出这句话

“碰一下”很好,但别笑扫码慢 “中国最傻就是扫码付!”——硅谷同学群里跳出这句话时,我正端着咖啡,差点把屏幕喷成拿铁。他晒 Apple Pay 进站只要 1 秒,配文:“你们还在找信号?”我本想丢个表情包了事,可脑海里闪过的却是上周末河南老家的早市:卖热豆腐的邢大娘,摊前一张塑封二维码,被油渍浸得发黄,却天天收回儿子的学费。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必须敲字反击。 我蹲在大娘三轮旁帮她数过账:豆腐脑 3 块一碗,一天卖 150 碗,毛利 8%。如果换成 NFC 终端,首先要买 599 元的 POS 机,再被visa/万事达抽走 2% 手续费,等于每天 9 碗白送。大娘笑着摇头:“那我还不如多睡会儿。”扫码对她不是高科技,是“不花钱的收银台”。 再说“慢”。我在深圳地铁实测:刷脸过闸 0.3 秒,免密扫码 0.8 秒,真比掏卡找信号快。那位同学吐槽的“输密码”,其实是 2020 年的老黄历。问题在于,他从未踏进中国县城,更没见过海边卖牡蛎的渔民——二维码让他们台风天也能收定金,不用担心假钞找零。 技术没有优越感,只有门槛。美国 NFC 再酷,也把年利润不足 1 万美元的小商户挡在门外;中国扫码再土,却让 1.7 亿小摊主零成本进入数字时代。速度重要,但“谁被留在门外”更重要。 所以,下次听到“碰一下”嘲笑“扫一下”,不妨先问:你愿意为那 0.5 秒,多付 2% 的“快税”吗?评论区告诉我,如果手续费转嫁给消费者,你还会坚定“碰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