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来高市早苗的道歉,却等到一个来自老美的炸裂消息。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涉台法案,要与岛内“不设限交往”。 法案核心条款直戳中国底线:要求美国国务院以官方身份与台湾当局接触,允许高官公开会见赖清德团队,甚至推动“台美官员正式会谈”。 更危险的是,法案刻意歪曲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声称该决议“未涉及台湾主权归属”,为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铺路。这哪是“交往松绑”? 分明是要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切割”出去,塞进国际组织的缝隙里当“政治棋子”。 美国政客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表面看,这是给台湾“撑腰”,实则藏着三重算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美国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抓手,试图通过提升台美关系,在台海制造“既成事实”,逼中国在主权问题上让步。 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两党议员为争夺选票,在涉台问题上展开“比狠竞赛”——谁对华更强硬,谁就能捞到更多政治资本。 法案通过后,美国对台军售额飙升,2025财年划拨3亿美元“强化台湾自卫能力”,反舰导弹、网络防御系统等先进武器源源不断运往台湾。 美国退役将领直言:这是要把台湾变成“东亚军火库”,但真打起来,美军敢为台湾流血吗? 台湾当局呢?民进党当局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欢呼“外交突破”,却选择性忽略背后的代价。 台湾每年要为这种“伙伴关系”支付超20亿美元隐性成本:高价采购美国武器、支付政治游说费用,连台湾民众的医保预算都被挤占。 更讽刺的是,岛内民调显示,72%民众支持两岸对话解决分歧,68%认为过度依赖美国会引战火——民进党当局的操作,完全是在拿台湾民众的安危当赌注。 美国的“阳谋”背后,是台海局势的连锁危机。 军事上,解放军战机绕台架次同比上升40%,区域拒止体系覆盖台海全域,东风系列导弹可封锁海峡,美军舰机活动空间被大幅压缩。 经济上,台湾40%出口依赖大陆市场,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2200亿美元。大陆暂停台湾农渔产品进口、收紧ECFA关税优惠等举措,已让岛内经济界感受到压力。 国际上,俄罗斯、东盟等多国谴责美方干涉内政,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重申: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适用不干涉原则。 这场博弈里,最荒诞的是美国的“双标”。 一边高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公然践踏国际法;一边要求其他国家尊重主权,一边把台湾当“政治提线木偶”。 更可悲的是台湾当局,甘当外部势力的“棋子”,却忘了“棋子”的结局往往是“弃子”——当台海冲突真的爆发,美国会为台湾派一兵一卒吗?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是美国一张法案能改变的。 美国政客的“反华表演”再热闹,也挡不住两岸经济融合、民心相向的历史潮流。台湾的未来,从来不在华盛顿的投票箱里,而在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中。 当美国忙着在台海“玩火”时,或许该听听岛内民众的声音——他们要的不是“外交突破”,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机会。这场闹剧,该收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