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低空经济年度发展报告》在江西景德镇发布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昌11月23日电(记者崔璐)11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旋翼飞行器专业赛颁奖仪式在江西景德镇举行。期间,低空融合发展创新实验室发布了《中国低空经济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报告》梳理了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和竞争格局,并遴选出11个典型地区的低空经济创新实践案例和11个低空经济头部企业的场景应用探索案例,勾勒出一幅比较清晰的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画卷。

低空融合发展创新实验室秘书长李济军表示,《报告》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这是一场“战略已定、未来已来”的产业浪潮。《报告》指出,低空经济已不再是纸面概念,而是国家明确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体系持续健全,立法保障稳步推进。特别是2024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扫清了障碍、注入了强心剂。全国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更率先启动立法工作。

第二,这是一个“规模初显、增长可期”的万亿蓝海。《报告》引用相关数据,2024年,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6702.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截至2025上半年,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总数已突破272.6万架,累计飞行时长超过2400万小时。

第三,这是一幅“百花齐放、创新引领”的生动画卷。《报告》全景式呈现了中国低空经济“中央指引、地方争先、企业发力”的蓬勃生态。制造端,我国已形成覆盖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应用端,场景持续创新。如深圳开通了多条无人机物流航线,构建“天空之城”;重庆正探索大容量高密度的城市空中交通。

第四,这是一条“直面挑战、行稳致远”的奋进之路。《报告》同时提出,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关键技术突破、低空空域改革、市场需求拓展等多重不确定性。对此,《报告》从完善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科技驱动、健全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据悉,低空融合发展创新实验室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联合成立,聚焦关键技术创新、低空装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推广、政策法规完善和赋能经济增长等,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大赛示范—场景推广—园区落地”的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