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比“缺芯”还严重?90%市场被美日垄断,中国连山寨版都造不出!我们想买贵得离谱,

比“缺芯”还严重?90%市场被美日垄断,中国连山寨版都造不出!我们想买贵得离谱,想造却发现压根没门,而且这事不光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而是你想自己搞一套,连“从哪开始”都找不到头绪。 轴承这东西,是工业的关节,啥设备转动都离不开它。全球高端轴承市场规模到2025年已经超过95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了58%,中国贡献超过40%。但实际情况是,八大跨国轴承集团控制了75%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只分到20%左右。这些集团里,美国的铁姆肯、日本的恩斯克和恩梯恩这些巨头,几乎把高端领域包圆了。   我们国内轴承产业起步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但到现在产量虽大,2025年预计突破300亿套,占全球四成,可产值只占三成,说明还是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基本靠进口,2022年进口量就高达27亿套,高端占比才5%。这依赖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根子在技术门槛太高,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被那些企业捂得严实。 采购上头疼的事儿多了。国内车企买高端汽车轴承,进口货的价格比本土中低端贵出五倍。供应链一紧,美日厂商先顾自家企业,国内工厂就得干等着。风电领域更明显,大型风机主轴轴承几乎全进口,每件得上百万。轴承坏了,等替换件得耗几个月,风机闲着,电费损失不说,还影响供电稳定。精密机床也一样,轴承偏差一丁点,整个设备精度就掉下来,只能高价买进口的,不然没法用。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是整个工业链条被卡住。   自主制造的路子走得苦。高端轴承里的精密滚珠,公差得控在微米级,比头发丝细几倍。材料用特殊合金钢,配比是商业机密。国内企业试着研发,砸进去上亿,炼出的钢硬度够了,韧性却不行,用不了多久就裂。外资轴承寿命能到10万小时以上,国产的最多3万小时。   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这些参数,都是人家几十年积累,不外传。拆开进口轴承研究,滚珠内外圈看着简单,实际模仿处处坑。材料成分搞不清,加工机床本身又需要高端轴承,等于兜圈子。轴承应用面广,从家电汽车到高铁飞机航母,全都得用。它比芯片基础,影响整个工业体系,只是平时不显眼。 比“缺芯”还严重?90%市场被美日垄断,中国连山寨版都造不出!我们想买贵得离谱,想造却发现压根没门,而且这事不光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而是你想自己搞一套,连“从哪开始”都找不到头绪。这就是现实。芯片我们有中芯国际,能从中低端起步,方向清楚。可轴承不一样,连中低端稳定量产还有坎,高端更别提。 不过,国家在十四五规划里就把高端轴承列为重点,砸钱给政策。瓦轴集团和洛轴集团这些骨干企业,在追赶。2024年瓦轴的风电主轴轴承通过测试,开始小批量生产,2025年产量上来了,覆盖部分陆上海上需求。洛轴也实现了大兆瓦轴承量产,寿命接近国际水平。2025上半年,行业实现稳健增长,关键技术产品取得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规模扩大,重点领域成果多。 解决这事儿,得材料工艺设备人才全跟上。研发一款高端轴承,至少五到八年,投几个亿,不一定成功。就算造出来,市场还得抢。客户用惯进口的,觉得可靠,不敢轻易换国产。但随着可靠性提升,份额会慢慢扩大。国家企业科研机构拧成一股绳,一步步来。坚持自主创新,就能摆脱依赖,建成工业强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