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5.3公里的回家路,竟成了一条不归路?北京男子冯某一场酒局后的固执,让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碎了一地。那天晚上,冯某和同事聚餐,推杯换盏间喝了不少白酒,还额外加了一瓶啤酒,醉得走路都打晃。散场时同事们反复劝他打车,可他偏觉得“骑电动车没事”,硬是挣脱劝阻,独自骑着车往家赶。 酒精早就让他的身体不受控制了,从饭馆出发没多久,他就开始在路上晃悠,5.3公里的路程里,接连摔了6次。有时是平地倒车,有时是撞上隔离带,甚至在等红灯时,头盔和手机都频频掉落,可每次他都摇摇晃晃爬起来,抱着“再骑一段就到了”的侥幸继续往前冲。更可惜的是,同事给了他头盔,他却没系好系带,最后一次撞上路边石摔倒时,头盔直接脱落,头部重重磕在地上,再也没能醒过来。后来检测发现,他血液里的酒精含量高达269毫克/100毫升,是醉驾标准的3倍多。 其实这场悲剧真的能避免,只要他听同事一句劝,花几十块钱打个车;只要第一次摔倒后就及时止损,给家人打个电话求助;只要他认真系好头盔系带,哪怕最后摔倒也能多一层保护。可他偏偏被“非机动车喝酒没事”的错误想法害了,总觉得电动车速度慢,出不了大问题,却忘了电动车是“肉包铁”,没有任何防护,一旦失控,人就是直接受力的。 很多人都有这种侥幸心理,觉得喝酒开汽车不行,骑电动车、自行车总没事吧?可法律早就说了,醉酒骑非机动车也是违法的,会被罚款,要是骑的是超标电动车,还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更重要的是,酒精会让平衡感变差、反应变慢,骑两轮车本就靠身体掌控,喝了酒之后,车子就跟没驯服的野马一样,根本控制不住。而且头部是最脆弱的部位,哪怕是20公里的时速摔倒,头部撞击地面的力量都相当于从3层楼坠落,没头盔保护或者没戴好,后果不堪设想。 这起悲剧不是个例,总有人为了省点钱、图方便,拿自己的生命赌运气。酒局上的面子、一时的固执,在生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那些劝你别酒后骑车的人,才是真心对你好;那些看似麻烦的安全规则,其实都是在护你周全。“喝酒不开车”里的“车”,从来都不只是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也包括在内。 一条生命没了,一个家庭垮了,这样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你身边有没有人觉得酒后骑电动车没事?如果是你,会怎么劝身边的人重视骑行安全?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北京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