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用“抗日分子”? 底线不能碰! 复旦历史系教授冯玮公然称呼抗日英雄为“抗日分子”,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网炸了!谁不知道这词是当年侵华日军和汉奸的专属抹黑话术?“分子”二字裹着贬低和污蔑,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说成非法捣乱的一小撮,简直是颠倒黑白! 冯玮身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曾留学日本、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本应是历史真相的守护者。却用侵略者的污蔑词汇形容先烈,暴露了其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 他在微博中自称爷爷是“抗日分子”,以此为筹码呼吁“给台阶”“差不多得了”,轻慢民族情感的态度刺痛了无数国人。祖辈的抗争功绩,绝非他消解历史重量的工具。 早在2012年,他就在电视节目中声称日军大屠杀是“误杀”,引发民众强烈投诉。十几年间类似言论不下八次,从未有过道歉与反思,反而愈发肆无忌惮。 南京大屠杀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认,30万同胞惨遭屠戮,有海量史料与幸存者证言佐证。他将有组织的暴行说成“误杀”,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亵渎。 解读卢沟桥事变时,他采信日方单方面说法,将日军蓄意挑起的战争歪曲为“真相未明”,与日本右翼翻案论调如出一辙,混淆是非黑白。 谈及九一八事变,他刻意强调中国抵制日货对日本经济的压力,暗示这是战争“诱因”,本质是为侵略行为找借口的“受害者有罪论”。 退休后他转行推广日本留学业务,鼓吹赴日是“逃避内卷的理性选择”。一边淡化日本侵略罪责,一边获利,立场与利益的割裂一目了然。 作为研究日本史的“专家”,他曾在视频中把“本能寺之变”年份误说成1580年,而准确年份1582年是历史常识,暴露专业素养的缺失。 抗日英雄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杨靖宇冰天雪地中胃里只有树皮草根,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而非“分子”。 “抗日分子”这个词汇,在抗战时期的日军文件、汉奸宣传中高频出现,目的是抹黑抗日力量、瓦解民众斗志,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痛符号。 学者可以有不同研究视角,但绝不能突破历史事实底线。冯玮的言论早已超出学术探讨范畴,沦为伤害民族情感、歪曲历史的危险言论。 无数先辈为铭记历史付出生命,张纯如冒生命危险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临终仍坚守正义。对比之下,冯玮的言论更显卑劣。 普京曾说“没有忠诚,你的能力一文不值”,冯玮即便学识再渊博,若缺乏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其研究与言论只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毒药。 历史底线不容触碰,民族情感不容轻慢。对英雄的尊崇、对历史的敬畏,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任何试图歪曲抹黑的行为都将遭到全民唾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