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结岂容轻解?中国的立场从不是“放不下”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对彭博社表示,东南亚已与日本和解,言下之意是中国也该放下历史心结。 这话听着像劝和,实则完全没摸透中日历史问题的根,东南亚国家能与日本发展关系,有他们的现实考量,但这绝不等于中国也要照抄这条路,因为我们面对的历史伤痛,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国新闻网早有明确阐述,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就是正确认识侵略历史,当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是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死,“三光政策”让无数村庄化为焦土,遗留至今的化学武器还在伤害中国人。 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记忆,而东南亚国家面对的殖民伤害,在规模和系统性破坏上,与中国的遭遇没有可比性。 更关键的是,日本至今没真正做到正视历史,右翼势力时不时就篡改教科书,否认侵略事实,就像近期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已是二战后日本对中国罕见的战争暗示。 反观对东南亚,日本当年通过经济援助和赔偿多少做了弥补,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前提是日方得承认历史、真诚反省,这在《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 黄循财避而不谈高市早苗的挑事,只劝中国“退一步”,这本身就不公平,我方已明确表态不会与高市早苗在G20峰会见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也是合理反制,这不是“放不下心结”,是对历史负责,对同胞负责。 我们从不反对中日友好,但友好的前提是尊重,那些说中国该“放下”的人,没资格替30万死难者原谅,更没资格无视日本至今的历史态度。 中国的“不放下”,是守住历史底线,更是防止悲剧重演,这从来都是人的良知,而非所谓的“心结”。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