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42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我国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今年的流感季节可能较往年提前,主要流行毒株与去年不同,预计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日本已于10月进入流感季,较往年提早了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报告流感病例显著增多。流感季提前是气候异常、病毒变异、人群免疫状态变化及社会交往活动增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我国多地气温波动剧烈,北方地区甚至遭遇寒潮,这种天气变化会削弱人体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增加流感集中暴发的风险。

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等不同类型,各亚型引起的临床症状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与普通感冒有明显不同。流感通常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常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显著乏力等全身症状。其病程通常比普通感冒更长,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是否为流感感染。

面对可能提前到来的流感高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护: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进入地铁、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遵守咳嗽礼仪。
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包括: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肥胖人群;患有慢性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NK细胞与干细胞:流感防治新策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人体自身的细胞防御系统,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干细胞在抗击流感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
NK细胞:流感的“天然杀手”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员,能在病毒感染早期迅速反应,清除受感染细胞,从而有效抑制病毒扩散。与T细胞和B细胞不同,NK细胞无需特异性抗原激活即可直接识别并攻击异常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毒性分子摧毁目标。研究表明,在NK细胞功能受损的实验条件下,流感病毒复制速率提高了10倍以上;而补充外源性NK细胞可使病毒载量下降85%。此外,NK细胞还能分泌干扰素-γ,激活T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成分,形成协同抗病毒响应。更引人注目的是,NK细胞具备“免疫记忆”能力,能在初次接触流感病毒后形成长期存活的记忆细胞,当再次遭遇相同病原时,能作出更迅速、更强烈的反应。

流感不仅引起常见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导致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对肺组织造成持续性损伤。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及促进组织修复方面表现突出。研究显示,MSC能分泌TGF-β、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有效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组织损伤。临床试验指出,对流感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患者输注MSC后,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提高约47%,住院时间缩短30%。此外,干细胞还能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再生,加速受损组织修复。除了直接修复功能,MSC还可通过旁分泌机制激活NK细胞,增强机体整体抗病毒能力。

NK细胞与干细胞各具所长,二者联合使用可形成协同增效。NK细胞在感染早期快速清除病毒,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而干细胞则在后期调节免疫、修复损伤,同时增强NK细胞的活性与功能。
结语NK细胞与干细胞联手在流感防治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与成效。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相信这一“黄金搭档”将不断完善,为人类抵御流感侵袭提供更强大、更精准的武器,守护更多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