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婉婷正在默默守护扶梯上的老夫妻。(网友拍摄的照片)
11月19日,网友拍下合肥包公园地铁站出口扶梯上的温情一幕。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在扶梯上与一对老夫妻保持着一米左右的距离,双手轻扶两侧扶手,目光始终落在老人身上,直至他们安全走出站口。
红马甲的“无声陪伴”
“我当时在客服中心值班,抬眼就看到他们手挽着手,从无障碍垂梯那边慢慢走过来。”崔婉婷回忆起当天的场景,声音里带着一丝腼腆。她是包公园地铁站的实习站务员,那个被网友拍到的“红马甲”。
见老夫妇的脚步有些迟缓,崔婉婷立刻上前询问:“爷爷奶奶,需要帮忙吗?或者可以带你们走垂直电梯。”老人笑着摆摆手,“姑娘,我们慢慢走就行,谢谢你哦。”
被婉拒后,崔婉婷没有离开。她悄悄退到老人身后约一米的位置,双手自然地扶住扶梯两侧,与老人保持着同步的节奏。“我们培训时说过,对老年乘客要多观察、多留意,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能让他们觉得被过度打扰。”她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老人的脚步和扶手的抓握情况,“奶奶一直挽着爷爷的胳膊,那个画面特别温馨,我当时就在想,一定要让他们平平安安出站。”
直到老人安全走出站口,崔婉婷才默默返回岗位。这段短短几十秒的扶梯路程,被网友镜头记录下来,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暖心瞬间”。有网友评论:“这种守护太有分寸感了,尊重和安全都给到了。”
这份守护每天都在做
“这不是偶然,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包公园地铁站值班站长赵阳从事地铁服务工作已有5年半,在她看来,崔婉婷的举动是合肥轨道“五心”服务理念的缩影。
赵阳介绍,合肥轨道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套“主动观察—礼貌询问—分级守护”的服务流程。“像遇到行动缓慢的老人,我们会先询问是否需要帮扶或乘垂直电梯;如果乘客选择自行乘坐扶梯,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会像崔婉婷这样,保持安全距离‘无声守护’,这是我们不成文的服务规范。”
这套规范的背后,是细致的培训和机制保障。
“新员工入职要经过严格的服务礼仪和应急处置培训,我们还会定期开案例分析会,把类似的暖心服务案例拿出来分享,让大家知道‘怎么做才是既有温度又有分寸’。”赵阳说,车站的站台岗、客服岗、行值岗会形成联防,通过监控和现场巡视,确保重点乘客的安全。
网友的评论也印证了这种服务的普遍性。有山东网友留言:“合肥轨道的员工值得尊重,她们付出了很多。”安徽本地网友则分享:“我也碰到过,很暖心。在地铁干安检的时候,有年纪大的老人在扶梯上,我们就全程跟护直到上车。”甚至有上海网友回忆:“国庆带女儿回老家,东西带得多,上扶梯也是一个志愿者在后面保护安全,还指引我坐升降梯。”
“不打扰却在线”体现城市温度
在合肥轨道,这样的温暖细节远不止扶梯守护。
有乘客分享:“我脚被鞋子磨破了,去服务台要创可贴,工作人员坚持给了两个,说万一后面还要用。”还有家长提到,带孩子乘车时,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忙提重物,指引最便捷的换乘路线。
“对我们来说,每一位乘客都是家人。”崔婉婷说,她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老人安全出站时回头报以的微笑,“那比任何表扬都让我有成就感。”
当公共服务开始关注“分寸感”,当城市文明体现在“不打扰却在线”的守护中,地铁不再只是穿梭于地下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纽带。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王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