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就在刚刚。 德国和瑞典突然宣布了,对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与数十亿欧元援助,并支

就在刚刚。 德国和瑞典突然宣布了,对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与数十亿欧元援助,并支持在乌境内建设武器生产线。 顺着“远程导弹”往下聊,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德国的金牛座(TAURUS),射程大约500公里;但柏林此前一直犹豫。如果这次包含它,等于让乌军能打到后方铁路枢纽和弹药库。瑞典手里更常见的是RBS 15反舰导弹,Mk3具备对陆打击能力,射程200公里出头。英法早就把“暴风阴影/SCALP”送了过去,这回若德瑞跟上,乌军的远程抓手就更完整了。 再看“几十亿欧元”的力度,德国去年把对乌军援预算加到约80亿欧元(2024年),瑞典一揽子也屡次加码。这不是一次性买几件装备,而是把“弹药、维修、培训”一起打包。类比到咱们熟悉的场景,就是给一支旅配齐PCL-181的全天候弹药和保障车队,不停链才能打得久。 说到在乌克兰建厂,这步棋更见狠。德企莱茵金属已谈过在乌合资维修坦克、生产弹药,英企BAE也在基辅设立子公司,讨论CV90的维修与潜在本地化。好处很直白:缩短供应链、现场修、现场补。但风险也明摆着——俄军的Kh-101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和“沙赫德-136”无人机都在盯这种固定目标。以色列的做法是把关键工序分散、加固掩体,战时工厂照样转;乌克兰也得学这个。 顺着工厂的风险往下,关键就落在空防。德国已给乌克兰“爱国者”和IRIS-T SLM,和挪威的NASAMS一起把天空织密,但俄方的饱和攻击一到,拦截窗口很窄。远程导弹进场,最好配套更多雷达、弹药周转与训练周期,不然打出去的“拳”强了,家门口的“盾”却见底。 把这些放在一条时间线上看,欧洲是在给乌克兰补最缺的那一环:远程打击+本地生产+稳定资金。这不一定立刻改写前线地图,但会让乌军从“够用”向“不断粮”迈一步。对比俄军的工业动员和弹药产能,乌方要想不被拖垮,必须把制造环节搬到前线、把空防撑到天花板。 收个尾:不至于亡国,但战争会更像一场硬碰硬的工业长跑。当地下工厂的机器声开到深夜,远处补给线被远程导弹一次次点亮,谁能稳住产线、稳住天空,谁就能把这场硬仗熬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