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印度空军突然宣布了,光辉(Tejas)战机在航展飞行中发生事故,

果不其然。 印度空军突然宣布了,光辉(Tejas)战机在航展飞行中发生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顺着“调查中”这句话往下聊,从公开视频看,像是在低空做高迎角翻转或垂直机动,动作有那么半拍的犹豫,高度就肉眼可见地往下掉——这在电传战机上并不罕见。低空、热态、风切变叠加,窗口本来就窄,任何迟滞都会被放大。 补个背景:光辉是印度自研的轻型战机,2001首飞、2016入列,用GE F404发动机、四通道电传操纵,采取“放宽静稳定”设计,控制律由ADA/HAL长期迭代。这套路和瑞典JAS-39“鹰狮”早期很像——1993年斯德哥尔摩航展那次摔机,就是人机振荡(PIO)叠加飞控软件问题,后来瑞典人靠软硬件一起改,把毛病一个个压了下去。 把国内的做法拉过来对比,你看歼-10的表演队做大迎角动作,流程是“先留高度,再上姿态,最后收尾”,地面风、热气流、密度高度都提前算进去。就像开车下坡不抢油门,先看路再补油——留余量,是硬规矩。 按时间线看,Tejas从Mk1走到Mk1A一路升级,2024开始交付Mk1A(公开说法如此)。但航展是最考验“人—机—法”配合的场景:低空高迎角时,只要电传链路里出现轻微滞后——传感器采样、计算机负载、舵面执行任一环节慢半拍——飞机就会瞬间掉能量,机动窗口被压到指甲盖大。 再把动力因素摆一摆:Tejas的F404在高温环境下推力偏紧,拉起来的余地不算富裕。拿它和F-16C用的F110比,后者推力冗余更大,同样的低空动作抗风险能力就强一些。这不是谁更“猛”的问题,而是硬件给不给你犯错的空间。 回到这次,如果两次航展里同一个动作都出现“半拍慢”,确实该重点盯飞控链路:增稳律参数、指令限幅、执行机构响应,是否存在PIO倾向。国内试飞圈有个朴素经验——低空高迎角不做复合动作,先加速再翻转,“一口一口吃”,别在观众头顶拼极限。 对印度来说,务实的处置就是两步:第一,规范动作库和最低高度,表演别靠近红线;第二,把Mk1A飞控做一次硬件在环的密集仿真,把滞后、饱和、PIO都压下去。瑞典人当年就是这么把“鹰狮”拉回正轨的,这条路虽慢,但管用。 最后收个尾:电传战机像自动挡车,平时顺滑,一旦感知、软件、液压有半拍差错,就会“顿挫”。航展是秀肌肉的地方,更是尊重物理的地方。先把底层稳住,再做漂亮动作——这话不花哨,却最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