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前陆军副司令说:当年佩洛西窜访台湾,给了大陆突破海峡中线的理由,现在可以借着高市早苗的言论进一步封锁台湾海峡,按照国际法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台湾那边一位退役陆军副司令抛出的观点,在舆论场里激起了一层不易察觉的冷浪,他说得很直白,当年佩洛西不顾劝阻执意窜台,其实是把打破“海峡中线”的理由亲手递到了大陆手里。 如今日本政客高市早苗跳得更高,叫嚣要武力介入,这恰恰又给了大陆一个绝佳的契机,一个顺势将台湾海峡彻底“内海化”的理由。 所谓的“红线”,在强者眼中从来不是束缚,而是等待对手犯错后进行战略推进的起跑线,佩洛西那次闹剧,很多人只看到了热闹,却忽视了之后几天发生的质变。 那个几十年来被视为两岸“默契”的中间界限,一夜之间就成了历史名词,解放军的舰机不再是试探性地蹭一蹭,而是大摇大摆地越过去,甚至把演训区域划到了台湾岛的鼻子底下,美方当时除了口头抗议,实际上默认了这个新常态的诞生。 现在轮到日本登场了,高市早苗的言论比佩洛西更具进攻性,她不仅把“台湾有事”和“日本存亡”强行捆绑,甚至打破了日本战败后几十年的禁忌,公然谈论动用武力。 这种近乎疯狂的试探,表面上是在给“台独”势力打气,实则是想把美国更深地拖入东亚的泥潭。 但在真正的高手棋局里,这种叫嚣就是送上门的“借口”,既然你日本声称要介入,要派船派兵进来,那大陆为了防范“外部敌对势力”,是不是就有理由对这片水域实施更严格的管控?这在逻辑上是完全自洽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的法理问题,也是未来博弈的焦点,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基石。 既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台湾海峡就不存在什么“国际水域”的说法,它是中国的内水、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 过去大陆不怎么强调这一点,是留有余地,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可一旦对手把桌子掀了,那也就没必要再维持这种模糊的客气,既然你们不承认“一中”的体面,那就让你们尝尝“主权”的铁拳。 想象一下接下来的场景,如果大陆宣布对台湾海峡实施“动态管控”,这不需要这一刻就爆发战争,只需要发布一道行政命令:为了国家安全,所有进入该水域的船只,必须提前申报,并接受中国海警的例行检查。 这招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它把军事冲突巧妙地转化为执法行动,如果美国或日本的军舰想硬闯,面对的不仅是海警船,还有背后严阵以待的岸基导弹和空中力量。 你要开火吗?开火就是你先挑起战争;你不开火?那就乖乖停船接受检查,或者掉头滚蛋。 这就是把“管辖权”从纸面上落实到了海面上,一旦中国海警登上了第一艘试图闯关的外国船只,或者拦截了第一艘运送军火的货轮,整个台海的规则就彻底改写了,这比打几枚导弹更让对手难受,因为它切断的是预期,窒息的是空间。 日本右翼政客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斤两,也低估了这种封锁带来的反噬,日本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极高,尤其是经过台海和南海的航线,那是他们的生命线,如果这条大动脉被“交通管制”了,日本的制造业能撑几天?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从汽车零部件到精密仪器,再到导弹制导系统急需的稀土资源,哪一样离得开中国?高市早苗们在国会里喊得震天响,却忘了自己脚下的经济基座其实是悬空的。 真要到了那一步,所谓的“利剑”演习也不过是场作秀,看看现在的解放军配置,早就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支只能靠精神力量弥补装备劣势的队伍了,东风系列导弹把第一岛链围成了铁桶,隐身战机和无人机群在空中织成了天网。 美国人是很现实的,他们会为了台湾或者日本,让自己的航母编队在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里冒险吗?佩洛西之后美军的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安全距离外看着盟友冲锋陷阵,自己则在计算着地缘政治的损益表。 现在的台海局势,就像是一场正在收紧的围猎,外部势力每挑衅一次,这根绳索就勒紧一分,他们以为自己在切香肠,其实是在逼着巨人把最后一点耐心收回,转而拿其手中的法律和军事大棒。 那位台湾退役将领看得透彻,所谓的“海峡中线”没了,接下来可能连“自由航行”的幌子也要没了,当海警船开始像交警一样在海峡执法时,岛内那些还做着“倚美谋独”美梦的人,才会发现自己早已成了瓮中之鳖。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