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力量党吴孟成批评黄循财总理的这篇文章说得非常通透! 新加坡真的别变成像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这波罗的海三傻一样,小国要指导大国。 先看一下立陶宛,这个国土面积只有6.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2021年非要跳出来允许台湾当局设立“代表处”,摆出一副指导中国处理内政的姿态。 结果呢?中国直接暂停双边贸易谈判,2022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60%,曾经占其出口额12%的家具、激光设备企业集体陷入困境,50多家中小企业直接倒闭。 事后,立陶宛原本指望欧盟撑腰,可欧盟只给了不到2亿欧元的“补偿”,连零头都不够填窟窿,最后只能偷偷让企业改挂德国公司名义做对华生意,活成了国际笑话。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好不到哪去,跟着立陶宛起哄,一边对俄罗斯指手画脚,一边试图对中美关系说三道四。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爱沙尼亚第一个宣布对俄实施全面制裁,还高调呼吁欧盟“孤立中国”,结果自家能源价格直接涨了3倍,2023年GDP下滑1.8%,原本占全国就业15%的制造业,因为能源成本飙升倒闭了近200家工厂。 拉脱维亚更离谱,2024年居然跟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发表“指导性声明”,可它的海军总吨位还不到3万吨,连中国一艘驱逐舰都比不上,最后不仅没得到美国的实质性好处,反而让占其转口贸易20%的中国订单流失,港口吞吐量下降12%,可谓得不偿失。 这三个国家之所以被叫做“三傻”,就是因为拎不清自己的分量,非要凑大国博弈的热闹,最后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新加坡和这三傻的国情天差地别,根本经不起“指导大国”的折腾。作为只有734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全拴在国际贸易上,2024年数据显示,对美对华出口各占三成左右,中美合起来占世界产出近四成,这俩大国的关系直接决定新加坡的饭碗稳不稳。 李光耀时代就定下的“实用主义外交”,本质上就是不选边、不挑事,闷头搞发展,这才有了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的成绩。 要是学波罗的海三傻去指导大国,先不说能不能起到作用,光是得罪其中任何一方,后果都承受不起。比如要是因为不当言论影响对华贸易,新加坡港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转口贸易额就得打折扣,要知道这个港口养活了全国10%的就业人口,真出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黄循财总理上台后,确实有一些外交表态让外界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比如在IMF年会上看似公允地“点评”中美经济政策,虽然没明说指导,但这种姿态已经偏离了新加坡一贯的低调风格。 吴孟成作为反对党人士,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在文章里直接点破,新加坡没有欧盟和北约当“靠山”,波罗的海三傻闯祸了有欧盟兜底,新加坡要是得罪大国,只能自己买单。 这话一点不假,立陶宛闯祸后欧盟还能协调市场准入,新加坡要是失去中美市场,东盟盟友可没能力填补这个缺口,毕竟东盟对新加坡的贸易贡献还不到25%。 历史上其实已经有教训了,不过现在的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曾经试图在东南亚主导“经济一体化”,结果因为姿态太高被马来西亚和印尼联手抵制,转口贸易额当年就降了8%,后来赶紧调整策略才挽回局面。 这说明新加坡连区域内的协调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去指导中美这样的大国了。波罗的海三傻之所以敢折腾,是因为它们的安全靠北约、经济靠欧盟,就算把天捅个窟窿也有人补,新加坡却是典型的“无依无靠”,安全靠自己、经济靠平衡,稍微跑偏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吴孟成的文章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就是因为他把“小国不能指导大国”的道理讲得太实在了。波罗的海三傻的闹剧已经证明,小国非要凑大国的热闹,只会沦为棋子和笑柄。 新加坡要是真学它们,丢掉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攒了几十年的国际信誉。毕竟在大国面前,没有实力支撑的“指导”,本质上就是自不量力,这一点,吴孟成看得比谁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