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和蔗糖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又放大招了!通过对合成技术路径进行重构,直接把纤维素“变”成了淀粉!不仅实现了纤维素全利用,还顺手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玩转“能量循环术”,通过创新设计葡萄糖回收与活化再利用机制,让淀粉得率从50%飙升到100%,解决了碳损耗问题。二是请来“耐热酶天团”,在高温环境下淘到一批能扛50℃的酶元件,增强了酶活性与反应速率,并降低了单位产出的酶用量,为工业化铺平了高温快车道。三是搞定了“系统协同战”,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协同优化,把转化率直接拉满到93.3%。该技术产出的淀粉为纯直链淀粉,其聚合度高度可控,分子量分布极窄,结构均一性优于天然提取淀粉,在食品、医药和材料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利用此技术合成分子量可控超纯直链淀粉,可应用于手性分离填料,高效分离沙利度胺等手性药物分子,从而实现手性填料国产替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