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拥抱户外赛道,耐克在中国“跑野”破局?

近日,耐克旗下户外品牌ACG门店在北京潮流地标三里屯太古里围挡,标志着耐克加速进军中国户外市场。

当前,户外产业规模正加速扩大,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突破4亿,越野跑等细分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在运动品牌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耐克正以越野赛道为突破口,补全其户外版图的关键一步。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普及,大众跑步热情逐步向更具挑战性的细分领域延伸。(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ACG品牌成新突破点

据了解,ACG品牌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全天候装备(AllConditionsGear)为核心理念,凭借AirMowabb和Terra系列等鞋款成为户外潮流标杆及户外必备装备。

历经市场起伏后,2014年,耐克重启ACG品牌,邀请设计师ErrolsonHugh注入机能设计理念,让品牌在户外专业属性之外融入城市潮流基因,适配多元生活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成为ACG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耐克将其列为重点培育产品线,任命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董炜同时作为ACG品牌全球CEO,凸显中国市场的战略核心地位。

此后,耐克动作密集:今年7月,耐克独家冠名2025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发布NikeKiger10、NikeZegama2等专业越野产品矩阵;8月推出由22名全球精英运动员组成的全天候竞速部门(AllConditionsRacingDepartment),深度参与产品研发测试,其中旗舰款越野跑鞋ACGUltrafly历经13轮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万英里。

越野赛道是新出路吗

近年来,跑步装备市场的竞争格局不断重塑,昂跑、Hoka等品牌获得中等收入群体青睐,特步、李宁等国产品牌也将跑步业务列为重点布局方向。

面对行业的竞争态势,耐克在2025财年动作频频,围绕跑步、户外、篮球三大核心运动场景集中推出多款创新产品。与此同时,耐克进一步在户外领域布局,借助焕活ACG品牌加快在越野跑赛道的深耕。

“当前,国内户外运动市场的空间有限。”服装产业分析师杨大筠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备受关注的户外品牌都在中国市场经历过较长时期沉淀,恰好与户外运动兴起、消费者消费趋势转变的节奏形成共振,多重因素叠加,促使市场在短时间内迈入爆发期。如果户外品牌此时选择进入市场,还需经历从沉淀期到爆发期的过程,没有三至五年很难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户外主赛道逐渐步入饱和阶段,对于很多品牌而言,小众新兴细分领域已成为突破增长瓶颈、开拓新发展空间的另一选择与出路。

据第三方电商数据报告,今年“双11”,运动户外品类产品向专业与功能性分化,新品尖货、创新品类的供给成为增长的关键因素。其中,冰雪运动依旧是冬季热点,限量联名装备引发抢购热潮。此外,户外消费者对于健康、时尚、科技的需求,也催生出功能内衣这一细分创新品类。

而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普及,大众跑步热情逐步向更具挑战性的细分领域延伸。作为曾经的小众运动,越野跑凭借自然探索与极限挑战的独特魅力,快速获得市场的关注。专业超长距离赛事的参与人数逐年增长,相关装备、赛事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同步升温,成为户外市场极具潜力的增长赛道,为品牌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新切口。

户外品牌竞争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实则不低。作为阿迪达斯布局户外赛道的一步棋,阿迪达斯旗下户外品牌adidasTERREX(阿迪达斯探锐)自2017年从adidasOutdoor更名至今,前后签约多位代言人,借助赛事赋能品牌,于2021年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家旗舰店,但始终未能打开市场。

此外,高端户外品牌撬动年轻消费群体的难度也不小。GOLDWIN等日本户外品牌入局中国市场后,均坚守小众、高端且专业化的定位,主打核心技术与品质体验。但这一定位直接推高产品定价,一条裤子两三千元、一件冲锋衣近万元的价格让众多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高端户外品牌的核心消费群体仍集中于高收入圈层,年轻市场的拓展陷入“叫好难叫座”的困境。

数据显示,在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2025财年,耐克全财年营收达到463.09亿美元,同比下滑10%;大中华区营收为65.85亿美元,同比下滑13%。而在截至8月31日的2026年第一财季,其大中华区营收为15.12亿美元,同比下滑10%。

而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阿迪达斯品牌全球营收达到187.35亿欧元,同比增长5.7%,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4%。大中华区业绩已连续十个季度实现增长。第三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实现营收9.47亿欧元,同比增长10%。

尽管耐克营收规模持续高于阿迪达斯,但后者增势强劲,二者当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分化明显。

“每个品牌在市场增长过程中都会遭遇‘天花板’,想要穿越周期、突破‘天花板’,就需要积极变革。”杨大筠认为,如今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竞争已趋于饱和,在此情形下,若ACG品牌想在市场中“撕开缺口”,需要具备独到的策略与差异化优势。机会并非完全不存在,关键在于投入多少资源,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在市场中寻求突破。(记者王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