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董卓为什么要废汉少帝? 公元189年的洛阳城,空气里全是火药味。十常侍之乱刚平

董卓为什么要废汉少帝? 公元189年的洛阳城,空气里全是火药味。十常侍之乱刚平,何进大将军被杀,皇宫里血流成河,刚继位没俩月的汉少帝刘辩,跟着弟弟陈留王刘协一路逃亡,最后被一群西北来的糙汉子截住——领头的就是董卓。 谁也没想到,这个满脸胡茬的军阀,刚进京城没几天,就敢喊出“废帝”的狂言,把东汉朝廷搅得彻底散架。很多人说董卓是看少帝懦弱才动手,这话太浅了,他废帝根本不是个人喜恶,全是为了把权力死死攥在手里,这步棋又毒又狠。 要懂董卓的心思,得先看看他当时的处境。董卓本来是西北的一个边将,奉命讨伐羌人,手里有几千精兵,但跟京城的势力比,根本不够看。何进当初召他进京,是想借他的兵对付十常侍,结果何进自己先死了,董卓倒是捡了个大便宜。 可他刚到洛阳时,手里就三千人,满大街都是何进留下的部曲、丁原的并州军,还有袁绍的世家兵,谁都没把他当回事。 董卓这老狐狸多精啊,他连夜让士兵悄悄出城,第二天大张旗鼓地进城,循环了好几天,搞得洛阳人都以为他带了几万大军,那些观望的势力一下子就怂了。这招“虚张声势”虽然管用,但终究是纸老虎,要想真正镇住场子,必须搞个大动作,而废帝就是最震撼的那一招。 汉少帝刘辩当时才十四岁,确实懦弱,逃亡路上吓得哭哭啼啼,见到董卓的军队腿都打颤;反观八岁的弟弟刘协,反而镇定得多,还能说清逃亡的经过。 董卓就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到处说“少帝无威仪,不堪为君”,可这顶多是个借口。早在西汉的时候,权臣霍光就用过这招,当年昌邑王刘贺继位才二十七天,就因为荒淫无度被霍光废掉,改立汉宣帝。 霍光靠这一手,既铲除了不听话的皇帝,又成了“安定社稷”的功臣,权力稳如泰山。董卓肯定学过这段历史,他心里清楚,只要把少帝拉下来,再立一个自己能掌控的新皇帝,他就能像霍光一样,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号令天下。刘协年纪更小,母亲早死,没什么外戚势力,简直是完美的傀儡人选,这比留着有何太后撑腰的少帝可强太多了。 何太后和她背后的外戚势力,才是董卓废帝的真正障碍。少帝是何太后的亲儿子,何进虽然死了,但何家在朝廷里还有不少亲信,加上何太后手里有玉玺,很多大臣还认她这个太后。董卓要掌权,就得跨过这道坎。 当年霍光废昌邑王,也是先拿到了上官太后的支持,名正言顺。董卓没那个耐心,他直接用武力威胁何太后,逼她同意废帝。公元189年九月初一,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少帝拉下龙椅,改立刘协为汉献帝。 没几天,他就派人毒死了何太后和被废的少帝,彻底断了何家的根。这一下,朝廷里再没人敢跟他叫板——连皇帝和太后都能随便杀,谁还敢反对他? 还有个关键点,董卓要靠废帝来“洗牌”朝廷。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势力大得吓人,袁绍、袁术兄弟,还有曹操的父亲曹嵩,都是手握实权的人物,这些人根本不把董卓这个“外来户”放在眼里。 董卓废帝,就是要看看这些人的底牌。果然,袁绍当场就炸了,跟董卓吵了起来,最后甩袖子跑出京城。董卓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袁绍的官职撤了,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重要位置上。 他还收编了何进留下的两万多士兵,又用赤兔马收买了丁原的部将吕布,杀了丁原吞并了并州军,手里的兵力一下子涨到了五万多,比刚进京时翻了十几倍。 有了兵有了权,再加上新皇帝是自己立的,董卓彻底成了洛阳城的土皇帝,连朝见皇帝都不用摘剑脱鞋,俨然就是第二个霍光,不对,是比霍光更狠的权臣。 说来说去,董卓废汉少帝,从来不是什么“为国除弊”,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游戏。他用少帝的皇位做赌注,换来了自己独掌朝政的大权,用皇室的尊严,铺平了自己的权臣之路。 这招虽然狠,但也彻底点燃了天下的怒火,袁绍在渤海起兵,曹操在陈留举义,十八路诸侯打着“讨伐董卓、匡扶汉室”的旗号杀向洛阳。董卓后来一把火烧了洛阳,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可他终究没能善终,最后被自己信任的吕布所杀。 回头看,董卓废帝这步棋,看似走得精妙,实则是自掘坟墓。他只看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却没看到天下人对皇室的最后一点敬畏。 少帝虽然懦弱,但他是名正言顺的天子,董卓废了他,就等于打破了“君权神授”的规矩,从此各路诸侯都有了割据一方的借口,东汉王朝也就此名存实亡。董卓的野心,终究是建立在皇室的废墟上,这样的权力,注定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