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罗斯安全,所以必须打。可打着打着,事情就变味了,俄罗斯不光占了乌东四个州,现在还继续往前推,甚至国内有人开始嚷嚷要重建“大俄罗斯“。这场仗,早就不是当初说的“自卫“那么简单了。 顺着你说的这个思路往下捋,就能发现克里米亚这块肥肉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俄罗斯从始至终攥紧它的心思藏都藏不住。表面上喊着应对北约东扩的安全口号,实际上所有动作都围着黑海北岸这颗明珠转,所谓的“自卫”更像是为拿下核心利益找的体面说法。 先得说这地理位置有多金贵,克里米亚戳在黑海北岸正中间,左手勾着欧洲,右手连着亚洲,商船要从黑海进地中海,军舰想在黑海搞部署,塞瓦斯托波尔港就是绕不开的坎。 这可不是空谈,俄罗斯四大海军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打1784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建队起就赖在这,苏联解体后哪怕花钱租也得守着这片港湾。 2014年刚把克里米亚划进来,梅德韦杰夫就签了个发展纲要,直接砸了6812亿卢布进去,要知道当年1美元才兑36卢布,这笔钱换算过来可不是小数目。 其中光刻赤海峡大桥就花了2460亿卢布,比修公路、铁路、能源系统的总和还多,说白了就是要把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焊死,生怕这块肉飞了。 黑海舰队更是把塞瓦斯托波尔当成了命根子,现在舰队里2.5万人、49艘舰艇,还有海军航空兵和陆战队,几乎全靠这个基地支撑。 2022年冲突一开始,黑海舰队就从这出动口径巡航导弹炸目标,还抢下了亚速海的制海权,这要是没了克里米亚的基地,舰队就得退到新罗西斯克那个备用港口,不仅活动范围缩水一半,想进地中海都得看别人脸色。 就算损失惨重也不撒手,2022年旗舰莫斯科号沉了,2024年又被乌军炸伤了“亚马尔”号登陆舰,算下来三分之一战舰没了,可换司令、补装备照样死守塞瓦斯托波尔,这投入要是只为了“自卫”,未免也太下本了。 再算经济账,克里米亚底下埋的全是真金白银。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就有16万亿立方米,远景资源量还要多22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凝析油加起来超过5亿吨,要知道俄罗斯全国石油才够采30年,天然气够采50年,克里米亚这一块就相当于给能源储备续了一大截。 当地的“黑海油气”公司每年光交税就有90亿卢布,这还没算旅游资源的潜力。2014年之后俄罗斯砸钱搞基建,就是想让克里米亚6年内自给自足,从“输血”变“造血”,要是单纯为了对抗北约,犯不着在经济制裁期间往一个半岛砸这么多钱,毕竟财政部都喊着投资高估了一倍,可高层照样拍板给钱,这账算得比谁都清楚。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克里米亚大桥,这座19公里长的桥是连接本土和半岛的命脉,2018年普京亲自去开通,足见其分量。 从2022年到2025年,乌军三次炸桥,最近一次用1100公斤TNT从水下炸桥墩,可俄罗斯每次都连夜抢修,关闭两小时就恢复通行,还立马抓特工立威。 要是乌东四州有这待遇倒也罢了,可对比之下,俄军在其他地区的投入明显没这么上心,毕竟丢了乌东顶多是少块缓冲带,丢了克里米亚可是丢了黑海的控制权和能源宝库,这笔买卖俄罗斯门儿清。 至于国内嚷嚷的“大俄罗斯”,本质上也是把克里米亚当核心招牌。2014年普京特意去克里米亚演讲,就是要告诉全国这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打乌东、往前推,说白了都是为了给克里米亚筑个更厚的屏障。 毕竟塞瓦斯托波尔港再重要,要是周边全被北约势力围着,照样不安全,拿下乌东四州就能把缓冲区推到第聂伯河,让克里米亚彻底变成安全的后方基地。 这就像先攥紧核心的肉,再慢慢扩大盘子,表面看是野心膨胀,实际上还是为了保住最开始就盯上的那块肥肉。 北约东扩确实是个由头,但真要是为了安全,谈判桌上有的是周旋空间,犯不着打这么久、砸这么多钱。看看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投入:6812亿卢布基建、损失三分之一的黑海舰队、顶着三次炸桥还不松口,再加上1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打底,这些实打实的付出早就暴露了真实目的。 所谓的“初心变了”不过是面具掉了而已,从2014年砸钱修桥,到2025年死守大桥,克里米亚这块肥肉从来都是唯一的核心,其他的都只是顺带的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