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河北一服装店里,一位大姨带着儿子进来后选了一件269元的棉袄,付钱时,店主说:“

河北一服装店里,一位大姨带着儿子进来后选了一件269元的棉袄,付钱时,店主说:“您给个30,50,80都可以!”大姨却和店主“吵”了起来…… 腊月的河北街头,风跟小刀似的刮在人脸上,这家开在老城区巷口的服装店,玻璃门上蒙着层薄薄的哈气,倒显得比外头暖和几分。大姨是附近小区的老住户,姓王,身边的儿子二十出头,眉眼看着敦实,只是走路时腿脚有些不利索——那是前年打工时出了意外落下的毛病,在家养了大半年,眼看天冷了,连件厚棉袄都还没置办。 王大姨捏着那件深蓝色的棉袄翻来覆去看,面料是厚实的棉混纺,里子还加了绒,摸着手感实在。她抬头问店主小李价格,小李报出269元时,王大姨的手顿了顿,又把棉袄往儿子身上比了比,没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气轻得像风吹过纸片,却被小李听了个正着。小李在这巷口开店五年,早跟老街坊们混熟了,也知道王大姨家的难处:儿子养病花光了积蓄,老伴身体也不好,全家就靠她在小区做保洁的工资撑着。 等王大姨从布兜里掏出用橡皮筋扎着的零钱,一张一张数着十块、二十块的纸币时,小李心里头也跟着揪了揪。他走上前拦住王大姨的手,张口就说:“大姨,这棉袄您别按原价给了,您给个30,50,80都可以!”这话一出,王大姨愣了,手里的零钱都停在了半空中。她抬头看小李,眼神里满是诧异,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执拗:“小伙子,做生意哪能这么干?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我咋能占你这便宜。” 小李笑着摆手,指了指那件棉袄:“大姨,这是我店里的断码款,就剩这一件了,放着也是放着,您给点成本钱就行。”可王大姨偏不依,把数好的270块钱往柜台上放,非要多给一块凑整。“我家是难,但也不能让你亏了本啊。你开个店不容易,房租水电哪样不要钱?”她的声音拔高了些,巷子里的冷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她鬓角的白发飘了飘,却愣是不肯收回那叠零钱。 小李急了,又把钱推回去:“大姨,我这不是做亏本买卖,就是看着孩子冻得慌,能帮一把是一把。”王大姨也来了倔脾气,把钱又塞到小李手里:“你这孩子咋这么犟?我要是真拿了这便宜,往后我都不好意思来你店里逛了。”两人就这么推来推去,声音也渐渐大了些,不知情的人听着,还真以为是吵起来了。旁边柜台前挑衣服的顾客都看了过来,有人小声嘀咕:“这大姨也是,人家店主好心,咋还不领情呢?” 其实王大姨心里跟明镜似的,小李是真心想帮她,可她活了大半辈子,最看重的就是骨气。她知道自己家境不好,但从没想着平白无故占别人的便宜,哪怕是别人主动让的,她也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像她每天做保洁,哪怕是楼道角落的灰尘,也非要擦得干干净净才肯罢休,她说这是拿了人家工资,就得干好活,做人做事,都得有个分寸。 小李后来也琢磨过味来,王大姨不是不领情,是不想让自己的难处成为别人同情的理由。他灵机一动,拿起柜台里的一副加绒手套塞到王大姨儿子手里:“大姨,那这手套算我送的,总行了吧?这棉袄您按150给,这是我能承受的最低价,再少我真就得亏房租了。”这话算是给了王大姨一个台阶,她看着手里的手套,又看看小李真诚的眼神,终于松了口,从那叠零钱里抽出150块,轻轻放在柜台上,嘴里还念叨着:“那真是谢谢你了,小伙子,以后我多给你介绍点顾客来。” 儿子穿上棉袄,大小正合适,站在店里转了一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王大姨拉着儿子跟小李道谢,临走时还回头看了看这家小店,玻璃门上的哈气已经散了些,能看到里头挂着的各色衣服,在冬日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温暖。 这事后来在巷子里传开了,有人说小李傻,放着钱不赚,也有人说王大姨太倔,不懂变通。但在我看来,这哪里是“吵架”,分明是两个善良的人在互相体谅。小李的善良,是懂得换位思考,愿意为他人的难处搭把手;王大姨的执拗,是身处困境也不肯丢了做人的底线,这种不卑不亢的骨气,同样珍贵。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件棉袄的价格被掰扯来掰扯去,可藏在数字背后的温情,却比任何昂贵的衣物都要暖和。生活里从来都不缺这样的小美好,或许是陌生人的一次伸手,或许是彼此的一份体谅,这些细碎的温暖凑在一起,就成了人间最动人的风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