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期",天灾人祸不断。"崇祯大旱"持续了十多年,波及大半个中国。在陕西、河南等地,人们先是吃草根、树皮,接着是观音土,最后就发展到互相残杀为食。有记载称,当时的集市上甚至出现了专门贩卖人肉的摊位。 清人屈大均的《菜人哀》对此进行了描绘,可谓字字揪心! 《菜人哀》序中写道:“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诗中内容为:“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三日肉尽余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夫妻在饥荒年间的悲惨遭遇,妻子为了让丈夫活下去,自愿到市场上将自己卖为“菜人”,丈夫拿着妻子换来的钱回家,却发现妻子已被斩断手臂挂在屠店中,而她的肉则被人买去烹食,反映了当时饥荒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