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去了,泽连斯基为了乌克兰四处奔波,但这个星期五,他终于公开表示,乌克兰从今天起,将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合作伙伴。 泽连斯基那句 “要么失去尊严,要么失去合作伙伴” 的表态,更像是攒了四年的无奈终于崩了堤,毕竟眼下的乌克兰早就被战争磨得没了当年的底气。 四年炮火炸下来,曾经的城市成了一片又一片废墟,就拿 2024 年 12 月那次空袭来说,俄军一天之内砸过来 93 枚导弹和近 200 架无人机,乌克兰最大的私营电力企业 DTEK 旗下的发电厂直接被轰得没法运转,这已经是当年第十二轮大规模能源打击了。 基础设施成了筛子,民生自然好不了,别说重建,就连基本的供电供水都得看老天爷和战场的脸色,所谓的 “故乡” 早就成了很多人回不去的记忆。 日子苦不苦,账本最诚实。2023 年乌克兰 GDP 还没到 1700 亿美元,外债却突破了 1600 亿美元,债务占 GDP 的比重超过 90%,这意味着整个国家一年赚的钱几乎全要用来填债窟窿。 更要命的是,军费一年就得花掉 400 多亿美元,而全年财政收入也就 900 多亿,相当于每两块钱收入就有一块要砸进战场。 到了 2024 年 8 月,实在扛不住的泽连斯基只能签法令暂停偿还外债,连 3400 万美元的债券利息都付不起,美其名曰 “债务重组”,懂行的专家早就点透了,这招只能缓一时,根本治不了根。 毕竟债权人给的两年缓期已过,再不想办法,违约的帽子就摘不掉,可眼下这光景,除了借新还旧,压根没别的进项。 更让乌克兰心慌的是外部援助这根 “救命稻草” 越来越细。欧盟 2024 年搞了个 500 亿欧元的援助机制,听着挺唬人,可实际到账的钱却越给越少。 头四笔分别是 42 亿、41 亿、35 亿、32 亿,到 2025 年 11 月的第五笔只剩 18 亿欧元,额度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 要知道这些钱大多是贷款,不是白给的,将来都得连本带利还回去,可现在连吃饭的钱都快没了,哪顾得上将来。 美国那边更是阴晴不定,特朗普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援助不是没条件的,这就难怪 28 条一出来,乌克兰上下都绷不住了,这哪是协议,分明是架着脖子做选择。 回头看十年前的《新明斯克协议》,简直是如今困境的预演。2015 年德法背书签下的 13 点计划,又是停火又是撤军,还承诺给顿巴斯地区特殊自治地位,看着面面俱到,结果呢?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后来自己承认,当时压根没想履行,就是想借协议争取时间练军队。 西方也揣着明白装糊涂,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法国前总统奥朗德都坦言,协议就是给乌克兰 “争取时间” 的幌子,至于执行与否,根本不在他们的核心考量里。 欧盟一边喊着让俄罗斯履约,一边悄悄给乌克兰塞钱,美国更是直接拨了 13 亿美元援助,这种 “边劝和边递刀” 的操作,把战略投机的心思暴露得干干净净。等到 2022 年冲突升级,协议彻底成了废纸,乌克兰才发现自己被当成了博弈的棋子。 如今的 28 条不过是换了个包装的大国利益分配单。当年明斯克协议是为了给乌克兰 “续命”,现在 28 条是逼着乌克兰 “认账”,本质上都是大国说了算。 西方援助给得越来越犹豫,无非是觉得乌克兰的利用价值在缩水,与其砸钱填无底洞,不如趁早划定势力范围。 泽连斯基心里门儿清,要是顺着 28 条来,等于承认之前的牺牲白费了,所谓的 “尊严” 荡然无存;可要是不答应,欧盟那点援助可能真就断了,美国那边更是要看特朗普的脸色,到时候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仗都没法打。 这种两难早就有迹可循。2015 年新明斯克协议签完,乌克兰议会转头就把俄罗斯定为 “侵略国”,顿巴斯成了 “临时被占领土”,直接把协议条款踩在脚下,当时西方装没看见,因为那时候需要乌克兰牵制俄罗斯。 现在局势变了,西方的耐心耗没了,就轮到乌克兰低头。1600 亿外债压着,能源设施炸得稀烂,援助额度节节降,这日子确实没法再硬撑。 泽连斯基四处奔波的身影看着热闹,实则是在给大国递申请,求着人家多给口饭吃,可饭哪有白吃的,迟早要拿东西换。 当年明斯克协议烂尾,西方没受损失,损失的是乌克兰的土地和人命;现在 28 条要是接了,损失的可能是最后的体面,可不接,连体面的资格都没了。 这哪是选择,分明是被架在火上烤,而背后拨弄火苗的,还是那些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的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