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什么中国不能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从而取代空客和波音? 这事儿压根不是 “想不

为什么中国不能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从而取代空客和波音? 这事儿压根不是 “想不想” 的问题,而是 “能不能” 的现实问题 —— 中国为啥不大量进口俄罗斯客机取代空客、波音? 核心就是俄系客机在市场上真没竞争力,咱们坐飞机最看重的安全、省油、舒服这三样,恰恰都是俄罗斯的短板,真要是大批量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最关键的安全性,可是民航的命根子。空客和波音能垄断全球市场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几十年攒下的安全口碑,每一款机型都经过了上万次测试,全球飞了几百万架次,事故率低到离谱。 而俄系客机呢?不是说不安全,而是在可靠性和细节把控上差了一截。早年间苏联时期的客机,比如图波列夫系列,就总被吐槽 “傻大黑粗”,机身设计笨重,电子设备落后,故障发生率比空客、波音高不少。 后来俄罗斯独立后,因为经济不景气,航空工业投入不足,研发停滞了好多年,新机型比如苏霍伊超级 100,虽然想追赶,但测试时间短,全球运营的案例少,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航空公司和乘客心里都没底。 你想啊,哪家航空公司敢把乘客的性命赌在一款没经过充分检验的飞机上? 再说说燃油经济性,这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钱包。 现在民航业竞争这么激烈,油价又是忽高忽低,客机省油与否,直接决定了航空公司赚不赚钱。 空客和波音早就把省油当成核心卖点,比如空客 A320neo、波音 737MAX,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发动机和气动设计,比老机型省油 20% 以上。而俄系客机呢? 因为长期受西方制裁,很多核心技术跟不上,发动机推力不够还费油,机身材料也不行,比空客、波音的飞机重不少,同样飞一趟北京到上海,俄系客机得比空客多烧不少油。 对航空公司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一年下来光油钱就得多花几百万,长期下来根本扛不住,就算是支持俄罗斯,也不能拿自己的生意开玩笑。 还有乘坐舒适性,这也是乘客最直观的感受。 空客和波音的客舱设计早就摸透了乘客的需求,座位间距合理,行李架能放下大箱子,机舱噪音小,空调温度均匀,长途飞行也不会太难受。 而俄系客机呢?受限于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客舱空间总显得拥挤,座位又硬又窄,长时间坐着腰酸背痛;发动机噪音也大,飞得时候耳朵嗡嗡响; 就连空调系统都不太稳定,夏天可能吹得人发冷,冬天又不够暖和。现在大家坐飞机越来越看重体验,要是航空公司全换成俄系客机,乘客肯定不买账,机票卖不出去,航空公司迟早得亏。 除了这三样核心短板,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 —— 维修保养和零部件供应。 空客、波音在全球有完善的服务网络,中国各大城市都有它们的维修中心,零部件随用随调,飞机坏了能快速修好,不耽误航班。 而俄系客机的零部件供应就麻烦了,因为西方制裁,很多关键零部件买不到,俄罗斯自己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又参差不齐,维修起来又慢又贵。 要是飞机在外地坏了,可能得等好几天才能凑齐零件,航班大面积延误,乘客投诉不断,航空公司的口碑直接就砸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航线的准入问题。 现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民航监管机构,比如美国的 FAA、欧洲的 EASA,对俄系客机的认证标准很严格,很多俄系机型都没拿到这些机构的适航证,没法飞国际航线。 中国航空公司的很多航线都是飞欧洲、美国、东南亚的,要是买了俄系客机,只能飞国内航线,国际航线还得用空客、波音,等于搞两套运营体系,培训飞行员、维护人员都得花双倍的钱,反而增加了成本,完全不划算。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可以支持俄罗斯,帮它扶持航空工业啊? 这话没毛病,但扶持也得基于现实。 中国航空工业现在自己也在发力,C919 大飞机已经成功商飞,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安全性、省油、舒适性都向空客、波音看齐,而且是咱们自己的飞机,后续的维修、升级都方便。 与其大量进口竞争力不足的俄系客机,不如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大飞机产业,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能真正摆脱对空客、波音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