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抗衡美军“全球鹰”的办法,中国找到了! 这两天军事圈又被CH-7无人机的新画面

抗衡美军“全球鹰”的办法,中国找到了! 这两天军事圈又被CH-7无人机的新画面刷屏了。从2024年滑行测试到2025年空中俯拍,这款隐形飞翼无人机逐渐揭开面纱。最有趣的是最新照片里突然冒出的倾斜垂尾——这玩意儿在之前的官方影像里压根不见踪影。结合GJ-11已列装、GJ-21准备上舰的实锤,中国无人作战体系正在用"挤牙膏"式爆料向世界展示肌肉。 现在回头看CH-7的转型特别有意思。2018年航展上它还标榜是能打击战略目标的隐形武装无人机,六年后却变成了专注侦察预警的战术平台。这种转变看似降级,实则是精准卡位现代战争的需求——当对手拼命发展反隐身雷达时,把隐形性能优先用于前沿侦察、电子对抗这类"软杀伤",反而能发挥更大战场效益。就像玩狼人杀,现在中国更愿意先当预言家,而不是急着亮狼刀。 飞翼布局的CH-7与X-47B、RQ-180的神似绝非巧合。但细看翼尖设计、可拆卸垂尾这些细节,又藏着中国式创新: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变形金刚"特性,侦察时拆垂尾强化隐身,突击时装垂尾提升机动。这种灵活思路在076型两栖攻击舰的电磁弹射设计上也有体现——未来GJ-21舰载无人机配合CH-7陆基无人机,完全可以玩出"舰机协同"的新战术。 值得玩味的是官方披露节奏。GJ-11实际列装多年才放出影像,CH-7测试三年才流出俯拍照,这种"延迟官宣"既保持战略模糊,又让外界始终追赶中国装备的真实进度。就像下围棋,等对手看清你落子意图时,棋盘上早已布好杀招。现在连开源情报专家都承认,光靠商业卫星图已经算不准中国军工的真实家底。 说到装备体系,CH系列与翼龙系列的分工越来越清晰。CH-5/9对标MQ-9主打中空长航时,CH-7/GJ-11则专注高端隐身战场。特别是CH-7展示的三种空对地弹药,虽然最新画面没拍到尾舱,但预留的打击能力就像带刺的玫瑰——平时专注侦察,必要时能瞬间变身刺客。 关于H-20轰炸机的猜测可以歇歇了。鲁普雷希特明确否认CH-7与轰-20的关联,这反而透露重要信号:中国在隐身飞翼领域已形成完整技术谱系。从战术无人机到战略轰炸机,每个层级都有对应产品,这种体系化突破比单个明星装备更让对手头疼。 未来三年关键看两点:一是CH-7能否在2027年前形成作战能力,二是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结合能产生多大化学反应。现在看到的还只是"机器代人"初级阶段,等真正实现去中心化集群作战,现在这些关于垂尾、传感器的讨论都会显得过时。 中国军工的聪明之处在于,既保持美式装备的实战性能,又融入俄式装备的性价比优势。CH-7这类高端装备未来若开放出口,完全可能重构全球军贸格局——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买得起全球鹰,但多数国家都想要抗衡全球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