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南太行野线徒步又酿悲剧,38岁驴友殒命,当地救援队回应山河+

山路最窄处仅三十公分,侧身方能通过,却挡不住冒险的脚步。新乡市神鹰应急救援中心祁海涛队长的电话里透着疲惫:“今年野线事故特别多。”

11月24日下午,河南辉县南太行对头寺附近发生一起悲剧。一名38岁男性驴友在徒步下山途中突发心脏病,当场失去生命体征。新乡市神鹰应急救援中心接到求助后迅速赶往现场,但遗憾的是,该名驴友已不幸身亡。

“上午上的山,下山时候这个疾病就突发了。”祁海涛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这位遇难驴友是辉县本地人,与一位朋友结伴前往对头寺区域徒步。

--突发意外

“他是上午上的山,下山时候疾病就突发了。”祁海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位遇难者年仅38岁。

当记者询问遇难者是否有心脏病史时,祁海涛回应:“他没有高血压,但他父亲就是高血压去世的,可能是遗传。”遇难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潜在的健康风险,徒步时没有携带任何急救药品。

“快下到底了,”祁海涛描述事发地点时表示,意外发生在徒步行程接近结束的位置。尽管海拔已经不高,但剧烈运动对心脏造成的负荷仍然诱发了致命的心源性意外。

救援队到达现场时,遇难者已无生命体征。最终,救援队员协助家属将遗体转运下山。

--今年已发生多起

“今年已经发生好几起了,”祁海涛语气沉重地说。当记者问及为何今年南太行地区事故频发时,他分析道:“原来野线没人跑,跑的少,现在今年多了。”

南太行山区以非铺装路面、炮弹坑、碎石路和原始森林为特色,吸引了不少寻求挑战的越野爱好者和徒步驴友。网络信息的传播让这些原本少人问津的野线逐渐“火了起来”。

记者注意到,包括本次事件在内,在最近一个多月里,该区域已经连续发生四起驴友致命事故:

10月13日,一名男性驴友在南太行老龙口瀑布下方拍照时不慎坠崖身亡;10月24日,一支19人徒步团在张良洞附近悬崖被困,其中一人因心脏病突发遇难;29岁男子饶光辉在南太行山区失联43天后,其遗体于11月20日被确认找到。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这一地区已发生四起严重户外事故,造成四人死亡。

--野线风险

“这边的悬崖,这边是大山,这个路有的时候侧身才能走,侧身就是三十公分宽。”祁海涛描述南太行野线的危险路段。这些未经开发的徒步路线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南太行野线包含炮弹坑、碎石路、泥泞路段及原始森林,徒步者需要钻树林、涉水过河。其中,双底村-郭亮村徒步路线全程长达65公里,需穿越峡谷、挂壁公路和七星潭,涉及丛林和峭壁路段。

“尽量不要走吧,”这是祁海涛对普通徒步者的首要建议。如果一定要挑战野线,他强调必须结伴而行,“最起码有个结伴而行,三到五个人”,并且要携带专业装备。

“绳、手电、充电宝都得带,有病的话就要带药品。”

监管空白与安全提示

网络时代,一条危险的野线可能因为几张惊艳的照片而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却很少有人提及那些“侧身才能通过”的三十公分宽险道。

非景区的野线缺乏完善的安全设施、警示标志和人员管理,徒步者往往依靠网络攻略或口头推荐前往探险。徒步部分路段应提前报备,但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户外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要求常常到悲剧发生时才被重新记起。

南太行地区的最佳徒步季节为5-10月,但即使在适宜季节,徒步者仍需面对涉水路段、悬崖路段等多重风险。新乡市神鹰应急救援中心建议,信号微弱的山峰、无人峡谷、未标注洞穴、废弃矿区……每一次违规闯入,不仅将自身置于险境都,更极大地消耗公共救援力量。

如果一定要进山,一定要谨记以下事项:选择安全线路,远离危险区;量力而行,评估风险(天气、地形、体能、团队);带齐应急物资(急救包、卫星电话、强光手电)。

救援队的建议简单而沉重:“把安全意识刻入骨子里,为家人和自己负责。选择安全,就是选择对生命的尊重。”

校对:辛云

值班主任:费煜

值班编审:张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