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 如果你仔细琢磨东亚这几年的局势,会发现邻国日本演着一出极其精分的“变脸戏”。 这一秒还能对着西方南面那个体量巨大的邻居张牙舞爪,恨不得把“有事就是我有事”喊得震天响;下一秒转头看向半岛北部,马上就能把自己缩成一团,哪怕导弹都飞过头顶了,也只敢从牙缝里挤出几句“遗憾”和“关注”。 这不仅仅是台湾名嘴郭正亮口中那个“看人下菜碟”的笑话,更是一场把国家命运当赌注的心理算计。 说白了,这种反差极其巨大的外交姿态,背后全是日本那把算得精刮响的小算盘——他们精准地丈量了谁是讲究体面的“君子”,谁是光脚不怕穿鞋的“狠人”。 大家只要回想一下北海道那些凄厉的防空警报就懂了,这两年,当那一道道尾焰直接划过日本列岛上空时,地面上的场景那叫一个狼狈。 哪怕是平时那个整天想突破和平宪法的日本政府,在面对真正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时,表现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武士道精神,而是甚至来不及穿好鞋子就往地下掩体跑的慌张。 为什么日本自卫队那引以为傲的反导系统甚至不敢打开火控雷达跟踪一下? 因为心里的阴影太深了,2010年的延坪岛,那可是真真切切的血肉横飞。 当时那位北边的狠邻居根本没心情跟你打口水仗,二百多发炮弹劈头盖脸地砸下去,军营炸了,平民伤了,那是实打实地敢动手杀人,这一幕日本人可是看在眼里,寒在心里。 毕竟九州、本州岛离得也不远,谁也不敢赌下一次那些不仅有短程火炮、手里还攥着核威慑底牌的人,会不会真的把目标坐标调到日本西海岸。 面对这种若是被惹毛了真敢跟你玩命的角色,日本不仅不敢搞什么“接触外交”,连高声叫骂的底气都没有。 即使之前高市早苗等人试图碰瓷搞点小动作,被对方冷脸拒绝后,也只能灰溜溜地把这口气咽进肚子里,老老实实当个“忍者”。 但一旦把目光移回到中国身上,日本那股子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优越感和挑衅欲就全回来,这甚至成了一种荒诞的定势思维:因为认定你是有责任感的大国,因为知道你哪怕再生气也会恪守国际规则,所以我就能肆无忌惮地蹭热度、搞碰瓷。 这里面的账,日本算得比谁都精,当年的钓鱼岛“国有化”闹剧就是个典型案例。 那是真的把关系搞僵了,外交谴责一轮接一轮,民间抵制声势浩大,那时候本田、丰田的车在华销量确实跌得惨不忍睹,连稀土这种工业维生素都被卡得难受。 可是日本政客回去一盘点:哎,虽然钱包缩水了,GDP掉了一点,但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一枚炮弹落在东京。 这种“只是少赚点钱”的损失,在日本政坛眼里,居然成了“完全可以承受的代价”。 他们把这看作是一门划算的生意:用挑衅中国来换取国内右翼选票和美国的青睐,只要对方不出手,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即使解放军的055大驱在黄海威慑,海警船天天在那一片巡航宣示主权,日本依然觉得只要没真打起来,这就是一种“默契的安全游戏”。 然而这种把地缘政治玩成街头混混逻辑的做法,其实正暴露了日本骨子里最大的恐慌——它对所谓“坚固盟友”的极度不信任。 自从特朗普那句“盟友不是朋友”喊出来后,日本这心里就一直在打鼓。面对北边那个手里真有家伙且情绪不稳定的邻居,美国真的会冒着核风险来救你吗? 这个答案日本政客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他们才把所有的强硬都给了那个讲道理的文明人,把所有的卑微都留给了那个随时可能掀桌子的狠人。 但是,这种把别人的理性和克制当成软弱可欺的筹码,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赌博。 就像郭正亮看透的那样,日本觉得惹了中国最多也就是经贸受挫、外交施压,那是他们习惯了用生意人的思维去衡量大国的底线。 他们忘了,哪怕是再温和的巨人,也是有脾气的,一旦这根红线被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投机行为踩断,到时候面临的可就绝对不是汽车少卖几万辆那么简单了。 那种长期积累的战略反噬,往往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以一种雷霆万钧的方式,让你连后悔复盘的机会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