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目前俄罗斯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还需要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替代,也是中国愿意大量继续

目前俄罗斯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还需要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替代,也是中国愿意大量继续从俄罗斯采购的武器。   以前中国军队大量采购俄罗斯武器、几乎“搬空”对方军火库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我们的歼-20战机随处可见,055大驱一艘接一艘下水,不少常规武器的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这位老邻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军贸已经走到尽头,如今俄罗斯只剩下一种武器相关技术,是中国短期内无法替代、还愿意花大价钱继续采购的,那就是战略核潜艇的静音技术。   在现代军事博弈中,海基核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核潜艇来说,隐蔽性就是生命线。   中国现役的094型核潜艇虽然已经具备搭载巨浪-2导弹执行任务的能力,但在深海里的静音表现,和俄罗斯的顶尖水平还有差距。   俄罗斯的“北风之神”955A型核潜艇,堪称深海里的“隐形刺客”,它的水下排水量能达到两万吨,航行速度最高能到29节,最关键的是,它的噪音水平被控制在了108分贝左右。   别小看这几个分贝的差距,在先进声呐技术面前,这就是“被轻易发现”和“彻底隐形”的天壤之别。   而中国正在全力研发的096型核潜艇,恰恰在静音技术这一块,还隔着一层没完全捅破的窗户纸。   俄罗斯多年积累的核潜艇静音技术,正是我们目前最急需的,也是短期内很难靠自己完全突破的,所以才愿意投入重金采购相关技术和经验。   现在中俄之间的军贸合作模式,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大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买卖,现在更多是“边合作边学习”的深度互动。   比如2025年8月的太平洋联合巡逻,表面上看是两国海军的联合演习,实际上更像是中国潜艇兵的“实战课堂”。   像怎么在复杂的日本海水文环境中利用跃变层隐藏自己,怎么长时间保持无线电静默不被发现,这些都是俄罗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宝贵经验,根本不是在实验室里能计算出来的,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比单纯买几艘潜艇回来拆解研究管用多了。   当然,除了核潜艇静音技术,中国在2025年也从俄罗斯采购了其他装备,比如86架米-171直升机和6套S-500防空系统,但这些采购的意义和买静音技术完全不同。   买米-171直升机,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直-20虽然性能不错,但产能暂时跟不上需求,而且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俄罗斯米-171搭载的VK-2500发动机。   虽然看着粗糙但特别皮实耐用,再加上1800万美元一架的价格很公道,买回来就能直接填补陆航部队换装的空档期。   而花30亿美元采购6套S-500系统,更多是为了借鉴技术思路。   这款系统号称能拦截卫星和高超音速导弹,在反导反卫一体化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买回来主要是作为参考,给国产同类系统的研发提供思路,这些装备更像是为了争取时间的“过渡品”,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俄罗斯这些年受经济制裁和冲突消耗的影响,军工体系一直缺钱,尤其是造船厂和导弹厂,急需外部订单来维持生产线运转。   中国投入的真金白银,某种程度上帮俄罗斯谢韦尔罗德文斯克造船厂保住了产能,让他们自己的“北风之神”核潜艇能继续建造,双方各取所需,算盘都打得很精明。   按照目前的发展节奏,等到中国的096型核潜艇在2020年代末正式下水,用上自主研发的无轴泵推技术,搭载射程超过万公里的巨浪-3导弹在大洋深处静默巡航时,或许我们对俄罗斯核潜艇静音技术的依赖就会彻底消失。   但在这之前,用真金白银换取关键技术和宝贵经验,无疑是最务实的选择。   毕竟在国家战略安全这盘大棋上,核威慑能力的短板早一天补齐,国家的安全屏障就早一天筑牢,这笔投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值得的。   俄罗斯如今剩下的这唯一不可替代的武器相关技术,既满足了中国的迫切需求,也让中俄军贸在新的阶段继续保持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