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山西交口“首富”李某旺疑云:31.7亿拍下铝土矿,未批先采还跨界挖煤?在山西吕梁

山西交口“首富”李某旺疑云:31.7亿拍下铝土矿,未批先采还跨界挖煤?在山西吕梁交口县,李某旺的名字曾与“优秀企业家”“民生慈善家”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能源大佬,他一手创办的交口县旺庄生铁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稳居区域龙头企业之列,头顶多项荣誉光环。然而,2025年9月斥资31.7亿元拍下冯家巷铝土矿探矿权后,李某旺却陷入了“未批先采”“擅自变更矿种”的舆论漩涡——在采矿相关证照尚未办结的情况下,其公司被指在非核准区域跨界开采煤炭,现场设卡严防、机器轰鸣的露天采煤场景,与他过往的正面形象形成刺眼反差。一、从本土企业家到“交口首富”:荣誉加身的能源巨头 1956年出生的李某旺,是交口县康城镇本土人士,凭借对能源行业的敏锐洞察和深耕,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在当地的商业地位。2002年3月,李某旺在康城镇西河沟村注册成立交口县旺庄生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集焦化、炼铁、铸造、发电于一体的产业布局。历经二十余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占地65公顷、总资产达16亿元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年创产值高达25亿元,吸纳1250余名职工就业,不仅跻身2024吕梁民企22强,更位列山西省制造业百强企业第56名,成为交口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企业的成功为李某旺带来了诸多殊荣:“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建设新吕梁优秀企业家”“感动交口十大人物”等称号接踵而至,2014年还曾进入吕梁市劳动模范候选名单接受公示。除了商业成就,李某旺还以公益善举闻名,公开信息显示其多年来投资数千万元,解决周边地区用水、道路、办学、就医等民生难题,在当地积累了较高的社会声望,被誉为“名副其实的交口首富”。然而,光鲜履历背后,其公司并非毫无争议——2019年8月,旺庄生铁曾发生炼铁高炉布袋除尘器内残余煤气致人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2024年2月,公司焦化厂再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4名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安全管理问题已早有显露。二、31.7亿竞得探矿权:一场轰动山西的矿权拍卖 2025年9月10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交口县冯家港区块铝土矿探矿权挂牌出让活动,成为山西矿业领域的焦点事件。这场竞拍历时13小时激烈角逐,最终由李某旺旗下的交口县旺庄生铁有限责任公司以317280万元天价竞得,较80万元的起始价溢价超3965倍,创下交口县矿权出让的纪录。 根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公示信息,该探矿权勘查矿种为铝土矿及其共伴生矿产,勘查面积8.198平方千米,拐点坐标明确指向交口县冯家港区域,拟出让年限5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示信息提及区块内涉煤资源量约203万吨,但这并不意味着竞得方拥有煤炭开采权——按照《矿产资源法》规定,探矿权仅赋予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若需开采,需另行申请采矿权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且开采矿种不得超出核准范围 。此次高溢价竞拍,既体现了铝土矿作为工业核心原料的稀缺价值,也彰显了旺庄生铁在能源领域的扩张野心,更让交口县凭借年内三宗铝土矿出让,入账近百亿元,远超该县2024年全年GDP总量。三、现场直击:设卡严防的“军管式”采煤点 竞拍结束仅两个多月,一则爆料让这宗高价矿权交易蒙上阴影。2025年10月29日,接到知情人举报后,调查人员赶赴交口县桃红坡镇西宋庄村,试图核实“旺庄生铁非法采煤”的相关情况。然而,通往疑似采煤点的多条路段均被严密管控,每处路口都停靠着约五辆小轿车,身着不明身份服装的人员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严查盘问,拒绝无关人员靠近,现场俨然形成“军管”区域,正常调查受阻。为获取真实情况,调查人员通过航拍方式进行取证,画面令人震惊:西宋庄村一处山体被大面积开挖,地表揭开后露出明显的露天煤层,4台大型挖掘机、铲车正同时作业,十多辆重型运输卡车穿梭往返,将开采出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外地,整个场景呈现出规模化、常态化的非法开采态势。更引人质疑的是,航拍取证的采煤区域坐标拐点位于西宋庄村,与旺庄生铁竞得的冯家巷铝土矿探矿权核准范围并不一致。知情人透露,交口县矿藏资源具有浅埋易采的特点,西宋庄村地下煤炭资源丰富,而冯家巷区块的核心资源为铝土矿,两者分属不同区域、不同矿种。“他们拍的是铝土矿,却在几公里外的西宋庄挖煤,这明显是挂羊头卖狗肉。”举报人称,该采煤点已秘密运营一段时间,之所以设卡严防,就是为了掩盖非法开采的事实。四、三重违法疑云:未批先采、跨界挖煤、擅改矿种 结合公开信息与现场调查,旺庄生铁的开采行为涉嫌多重违法违规,疑点直指企业负责人李某旺的决策意图。其一,未批先采,违反探矿权与采矿权分离原则。根据《矿产资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后,需在探矿权期限内申请将探矿权转为采矿权,经依法登记后方可开展开采活动 。公开信息显示,旺庄生铁虽于9月10日竞得铝土矿探矿权,但截至10月底,采矿许可证等相关核心证照仍在办理中,尚未完成登记备案。在此情况下擅自动工开采,已构成“未取得采矿权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应被没收违法所得及开采设备,并处以矿产品市场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其二,跨界开采,超出探矿权核准范围。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明确公示了冯家巷铝土矿的勘查坐标拐点,而现场采煤的西宋庄村并不在该范围内。交口县人民政府2025年5月印发的《县级煤矿安全管理职责清单》明确规定,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煤矿越层越界开采的监管工作 。旺庄生铁在非核准区域开采,不仅违反探矿权约定,更涉嫌“越界开采”,若查实,需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其三,擅改矿种,涉嫌“移花接木”。探矿权核准的勘查矿种为铝土矿,即便区块内存在共伴生煤层,也需单独办理煤炭开采审批手续,严禁擅自变更开采矿种。煤炭作为高价值能源资源,市场价格与铝土矿存在显著差异,旺庄生铁放弃核准矿种,转而在异地开采煤炭,其行为被质疑为“借铝土矿探矿权为掩护,实际盗采煤炭资源”。究竟是李某旺主导的“偷梁换柱”,还是有不法之徒借其企业名义浑水摸鱼?无论哪种情况,作为企业控股股东(持股99.8451%)的李某旺,都难辞其咎。五、监管追问:百亿矿权背后的监管真空?旺庄生铁的大规模非法采煤活动并非隐秘进行,大型机械作业、重型卡车运输产生的噪音和扬尘,周边村民不可能毫无察觉。为何直至举报后才被曝光?这背后是否存在监管缺位或失职问题,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根据交口县相关职责划分,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有权进入现场查验、查封违法设备;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两者应形成监管合力 。《矿产资源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阻碍 。但从现场设卡严防的情况来看,监管部门显然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长达两个多月的非法开采期,暴露出日常监管可能存在的“真空地带”。 更值得关注的是,旺庄生铁作为当地龙头企业,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李某旺本人更是荣誉加身的知名企业家。这种特殊身份是否成为其违法违规的“保护伞”?村民反映,此前曾察觉到类似开采活动,但因企业影响力较大,担心举报无果反而遭到报复,迟迟不敢发声。截至目前,交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尚未就该事件发布官方通报,公众期待监管部门能拿出“一查到底”的决心,还原事件真相。六、法律后果与社会影响:荣誉光环下的责任拷问 作为“山西省优秀企业家”,李某旺本应成为依法经营的典范,但此次涉嫌违法开采事件,不仅让其个人声誉扫地,更给企业和当地社会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从法律层面看,根据《矿产资源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等规定,未取得采矿权擅自开采、擅自变更矿种的,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设备,并处高额罚款的处罚;若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相关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 。旺庄生铁作为规模以上企业,其非法开采的煤炭资源量若达到一定规模,罚款金额可能高达数千万元,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从社会层面看,李某旺多年积累的公益形象和企业家声誉,因此次事件遭遇严重信任危机。公众难以理解,一个享受了地方发展红利、获得众多荣誉的企业家,为何会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从事非法开采活动?此外,露天采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交口县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大规模山体开挖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直接影响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结语:盛名之下更需慎行 从本土创业者到“交口首富”,李某旺用二十余年时间建立起商业帝国和社会声望;但从荣誉加身到涉嫌违法,却可能只源于一次“铤而走险”的决策。31.7亿元拍下的探矿权,本应是企业合规扩张的新起点,却因疑似非法采煤陷入舆论漩涡,令人唏嘘。 当前,事件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正式调查结果。公众期待,交口县相关部门能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依法查处,无论涉事企业规模多大、负责人声誉多高,都不姑息迁就;同时,也需以此为契机,完善矿产资源监管机制,堵塞监管漏洞,避免类似“借探矿之名、行盗采之实”的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对于李某旺而言,此次事件既是一次法律的考验,也是一次道德的拷问。盛名之下更需慎行,企业家的成功不仅在于财富积累,更在于依法经营、社会责任的坚守。唯有主动配合调查、承担相应责任,才有可能挽回公众信任,否则,再多的荣誉光环,也终将在违法行为面前黯然失色。事件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