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报,阿里营收2478.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8%,超出市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为103.5亿元,同比下降72%,远不及市场预期的168亿元。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阿里即时零售业务收入为229.06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143.21亿元增长60%。阿里将其归因于2025年4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所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可以对比的是,阿里上个季度的即时零售收入仅为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本季度,阿里即时零售的收入实现了环比55%的跃升,增速较上季度的12%提升了四倍。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推进即时零售战略,大幅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用户体验,并优化运营效率。自9月以来,得益于履约物流效率的提升、高客户留存率及客单价的上升,即时零售业务单位经济效益已实现显著改善。
同时,作为战略的一部分,阿里还在推动即时零售与阿里巴巴生态其他部分的协同。为此,阿里加快把天猫上的品牌接入即时零售频道,以丰富商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对即时配送的需求。据透露,截至2025年10月31日,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其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业务。
阿里在财报中指出,本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至789.27亿元,主要由转化率贡献提升所驱动,这得益于“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去年9月新增的基础软件服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表示,随着即时零售业务的用户心智不断增强,规模持续增长,推动淘宝app的月活跃消费者同比快速提升,也带动客户管理收入的增长。
然而,在亮眼的即时零售成绩单背后,代价也显而易见:真金白银的巨额投入。
另一方面,阿里本季度的利润也在急剧下滑:经营利润同比下降85%至53.7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78%至90.7亿元。"主要是由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所致。"
反映在现金流上,阿里本季度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218.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137.4亿元。
最直接的开支增长则显现在市场和销售费用上。本季度,阿里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翻倍,由去年同期的324.71亿元激增至664.96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则从去年同期的13.7%飙升至26.8%。对此,阿里将其归因为对于电商事集团的用户体验投入。这其中,对于即时零售的投入无疑是重点。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正在用可观的利润和现金流,换取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和用户体验。而这一策略或已初见成效,业务增速显著加快。
但问题是,在利润持续承压、现金流转负的情况下,这种高强度投入还能持续多久?或者说,由高投入所带来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