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俄罗斯也弃权了,安理会胜负已分,特朗普送中方一句话,就在联合国安理会举手表决的前一秒,局势还是扑朔迷离,谁也没料到,俄罗斯也跟着中国一起,选择了弃权。 美国主导的这份加沙 “20 点计划” 决议,13 票赞成、0 票反对、2 票弃权,看起来势如破竹,但实际上是各方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美国想借人道主义的名义重塑加沙地区秩序,把 “和平” 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特朗普在决议通过后发文庆祝,称其 “将为世界带来和平,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看似积极表态,实则意图主导地区事务。 中国的回应更干脆:弃权不是支持,这份草案问题不少,特别是在尊重巴勒斯坦人治理权利这块,实在说不过去。 别看写了 20 条,真正勾勒未来政治安排的内容少之又少。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绕过了最要命的问题,到底谁有权在加沙说话。 更让人担心的是“两国方案” 被轻描淡写地带过,这是巴以问题的根子,却被搁置一边。只说 “支持建国愿望”,但没时间表、没路径图,也没执行计划。 中国代表傅聪投票后发言:这份草案在体现 “巴人治巴” 上做得远远不够,且未确保联合国和安理会的有效参与,诸多关键问题模糊不清,也非安理会成员充分协商的结果。 这份方案根本没考虑巴勒斯坦人的真正利益,考虑到加沙脆弱和严峻的局势,以及维持停火的必要性,中方选择弃权,既不阻碍停火进程,也不认同存在缺陷的方案。 俄罗斯的态度也差不多,他们一向在中东问题上比较谨慎,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明确表示,俄方弃权是因为决议有损 “两国方案” 框架,未明确将加沙控制权移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还不恰当地赋予国际稳定部队过多维和权力,可能使其成为冲突方,且该决议有成为美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进行 “实验” 的风险。 美国把联合国架空,自己来主导 “和平理事会”,这在俄罗斯看来已经不是推动和平,而是变相操控地区事务。 特朗普这时候发文庆祝决议通过,看似积极,其实是想彰显自身主导地位。可中方反应很快,外交部直接回应,“弃权不是支持”,话说得不重,但分寸拿捏得刚刚好。 既不跟着美国走,也不陷入对立,留足了后续博弈的空间。 就现在这份决议,真正的执行才是硬骨头。哈马斯明确不接受解除武装,以色列也不愿意给巴勒斯坦建国的空间。 所谓的 “临时警察部队”“国际稳定力量”,听起来像模像样,实际上谁来出人、谁来出钱、谁来指挥,全都没谱。 更别提加沙现在是什么状况,冲突之后一片废墟,基础设施几乎瘫痪,当地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这个时候谈 “重建”,不解决根本问题,怎么重都只是临时搭棚。而且还有个棘手的问题:谁来接管加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以色列又在扶持地方势力,搞 “分而治之”。 这根本不是建设和平,而是制造新的矛盾。 所以说,这次决议看起来像是胜利,其实是个开始。美国想通过这份文件树立主导地位,但中俄的弃权已经说明,他们不会轻易认同这种 “包装式主导”。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得很清楚:“第一阶段是政治过渡,第二阶段才是真正的政治进程。”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现在这一纸方案,顶多是个框架,真正决定未来的,是后面的政治安排。 而这个安排,如果没有真正的国际共识,没有对巴勒斯坦合法权益的尊重,再多的表决都是空谈。 现在的 “胜负” 只是表面,真正的博弈还在后头。谁能真正推动和平,谁能赢得地区民众的信任,才是决定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 你觉得中俄这次弃权,是聪明的 “战略等待”,还是将来更大动作的前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