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琐忆.琐记(十六) 我的小学(4)

琐忆.琐记(十六) 我的小学(4) 老家门口的教坊河,从秦岭北麓的红河谷流出来,从南向北流淌十几公里汇入渭河,教坊河古称赤谷水,也叫红河,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霸王河,显然与项羽没有关系,应该是指这条河发洪水时霸气磅礴波涛汹涌。 我上小学的时候,这条河四季常流水,水量很大。尤其是夏秋季汛期,河里发洪水,水声震天,两米高的黄土色的洪水的龙头跳跃着张牙舞爪铺天盖地而来,几米深的洪水很快占满三百多米宽的河床,两三天后水落下去了,河水变清了,水流变瘦,从河床中间蜿蜒地流淌着,保持着一两尺深的状态,村民们过河去干活经常要脱了鞋把裤管挽到膝盖以上从河流较宽水比较浅的地方才能走过去。河床中全是石头,白白地辅了一河滩。河的东西两岸种的全是水稻,稻田里引的都是这条河里的水。 四月份要育秧,秧田一块一块绿茵茵的,四周用水围着,稻种撒下去到起秧,都要专门有人看护,主要是怕麻雀等鸟类把种子或小秧苗吃掉或糟害了,生产队专门在秧田边用玉米杆或麦秸秆搭上庵棚,安排专人住在这里赶走害鸟,秧田里还倒处插上竹杆挑个旧衣服扮成人形吓唬这些鸟类。我们四五个小伙伴经常趁上自习课的时候,偷偷地从学校围墙的一个豁口逃出来钻进庵棚里,坐在铺着干草的简易床上,玩猜谜游戏或去秧田边捉蝌蚪捉蜻蜓,这里也成了我们的一个秘密据点,有时放学了也要先去那里玩一阵子再回家去。 教坊河涨洪水的时候,也是渭河涨洪水的时候,不过渭河的洪水气势更大,简直可以说是浊浪滔天,四五百米宽的河床里没有石头全是沙子,洪水一来,二十多米深的洪水铺满河床,滚滚东去,颇为壮观。可是四五天后水位一退,河水也就有两三米深了。这个时候,会游泳的人就下水了。象我们小学三四年级的大多数人不会游泳,但是会漂黄瓜,就是从岸上往上游跑上几百米再下水,脸朝天手脚稍微动一动,自然不会沉下去,人就顺水往下漂,漂下去几百米再上岸再重复,我们小时候叫漂黄瓜,我有一次在漂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顺着河岸漂,居然不知不觉地漂到了河中央,河中央水更清、更深、更缓,我当时一方面没有力气了一方面紧张害怕,就下沉,而且双脚已多次触到河底的流沙,猛一下多次又冲出水面,就这样挣扎呼救,这时我看到小伙伴们在沿河岸追着跑,幸亏叫来了两个水性好的正在稻田里干活的人把我救上来,我喝了一肚子的水胀的很难受,吐了半天,才缓过来,回家不敢声张,几天后消息还是泄露了,被母亲补揍了一顿。 至今想不明白,那时候小男生一帮一伙经常和外村的同类打架,我们叫打仗,隔三差五地打不知疲倦且兴趣昂然,可能是受了当时的一些电影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战斗片的影响。长大后我也在想这个现象,西府民风彪悍,这是不是一种尚武精神的遗存,关中特别是西府这一带,解放以前,民间有刀客,也就是一种侠客,游走民间行侠仗义,这些人中也有人参加抗战牺牲在山西中条山,体现了咱陕西愣娃的牺牲精神,也有人成了土匪,打打杀杀占山为王,资料有载,解放前一股土匪曾在附近劫杀了一位过路的姓许的国民党将军,而这位将军曾经与日寇浴血奋战,刚一解放,这帮土匪又继续与新政权为敌而被一举剿灭。 我上小学时跟同学们一样当了红小兵,左臂上戴的是“红小兵”袖章。四年级的时候,应该是1978年秋天,我又成了少年先锋队队员,简称少先队,佩戴了红领巾,老师告诉我们,鲜艳的红领巾和党旗、国旗一样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那时候真的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但是站在少先队队旗前举起右手宣誓行礼的时候,觉得很严肃很神圣。不知道按什么标准或什么原因,后来村小学任命我为少先队大队长,左臂上佩戴了白底子三个红杠的臂章,一直到小学毕业离开教坊村小学。(2025.11.26.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