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冲线了,解说还在喊“吴艳妮加速了”;刘景扬拿了冠军,过了几秒才被“勉强提起名字”;连林雨薇都只配一句“提了一次”——合着这场比赛是“吴艳妮个人粉丝见面会直播”? 这哪是解说事故,分明是饭圈逻辑闯进了体育赛场: 解说员把“追星式偏爱”揣进了话筒里,镜头追着流量选手晃,嘴对着“自家爱豆”说,连“客观报成绩”的基本活儿都扔了。刘景扬是“黑马”吗?吴燕妮自己都承认“她才该站领奖台”,衢州全锦赛摔了是意外,解说员却像没查过资料似的,把人家的实力直接“隐身”。 现在体育圈的怪味儿越来越浓了:选手要攒“粉丝盘”,解说要当“应援粉”,连比赛都快成了“流量选手的背景板”。以前看老解说讲比赛,谁的步频有变化、谁的栏间节奏稳,连选手练了多少年、伤过哪儿都门清——那是“懂体育”;现在倒好,解说员捧着饭圈话术念“哥哥姐姐好棒”,活生生把赛场变成了粉圈打投现场。 体育的底色是“公平竞争”,解说的底线是“客观传递”。当话筒变成应援棒,当镜头变成粉丝滤镜,输掉的哪里是一场比赛的解说权?是普通运动员的存在感,是观众对“体育精神”的信任。 毕竟大家看的是比赛,不是某个人的单推直播啊。如果之前运动员跳单杠脱手一个裁判大笑被处理,这个解说员也应该踢出行业,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