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冬季心梗进入高发期 这些要点要牢记

转自:内蒙古日报

随着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血管收缩频繁,心梗发病率进入高发期,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掌握心梗急救知识,既能守护自己,也能救助他人。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记者就心梗急救的相关内容采访了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孙淑艳。

孙淑艳介绍,“1120”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寓意——“有胸痛,要拨打120”“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一、先认信号:心梗不只有胸痛,这些“警报”要警惕。

心梗的本质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发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其症状远不止典型胸痛,还可能出现“非典型信号”,尤其高危人群需格外留意。

典型症状: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样疼痛,持续30分钟以上不缓解,常伴随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非典型症状:疼痛可能出现在上腹部(易误判为胃痛)、咽喉部(有辛辣堵塞感)、下颌部、牙齿或左肩、左臂内侧(钝痛或沉重感);部分人群还会出现无胸痛症状,仅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多见于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

高危诱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都是心梗发作的重要诱因,这类人群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警惕。

二、正确急救:三步法则,关键时候能救命

立即呼救,不拖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出汗、恶心等症状,第一时间拨打120,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自行驾车或打车去医院。急救车不仅能快速转运,还能在车上进行初步诊断和救治,并与医院联动,提前激活绿色通道。

保持安静,减负担: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平躺休息,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避免走动、捶胸、用力咳嗽等行为,减少心脏耗氧量。

心肺复苏,守生机: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无搏动,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必要时配合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三、日常预防:预防比急救更重要,尤其冬季需做好防护。

防寒保暖:外出穿戴帽子、围巾,避免血管受冷空气刺激收缩。早晨起床时动作放缓,避免突然体位变化。

控制“三高”: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擅自停药。

戒烟限酒:烟草是血管“头号杀手”,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尽量做到不吸烟、不饮酒。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避免暴饮暴食。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

管理体重:保持健康BMI(18.5-23.9),减少肥胖对心血管的压力。

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学会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