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被滞留。昨天中日航班十二条线停航,一些不听劝阻的旅日游客被滞留日本机场急的团团转,有些游客悔不当初不听劝…… 这些人不是没收到提醒,国家文旅部一周前就发了谨慎出行的提示,大使馆的安全预警更是刷爆了朋友圈,连不少旅行社都主动打电话劝他们改行程,可架不住低价机票的诱惑,架不住“网红打卡点必须去”的执念,更架不住那点“哪能那么巧就赶上停航”的赌徒心态。 机场大厅里早没了往日出行的轻松,乌泱泱的滞留游客把角落堵得满满当当,有人拖着沾满灰尘的行李箱来回踱步,鞋跟敲得地面哒哒响,急得嘴角起泡;有人蹲在登机口旁,手指戳着手机屏幕反复刷新航班动态,眼神直勾勾盯着“无可用航班”的提示,语气烦躁地跟同伴抱怨“怎么全没票”“啥时候能飞”;还有人攥着护照找机场工作人员求助,语言不通只能靠比划,满脸慌乱,之前出发时晒机票、盼打卡的兴奋劲儿,早被焦虑冲得无影无踪,只剩满心懊悔挂在脸上。 出发前的劝阻声明明就在耳边,他们却偏要选择性忽略。亲友劝“有安全预警就别去了,不差这一趟”,他们摆摆手嫌人啰嗦,说“文旅部就是常规提醒,哪能真有事”;旅行社客服反复致电,说中日航线近期调度波动大,建议改期或退订,他们嫌麻烦直接挂了电话,转头在社交平台晒出低价机票截图,配文“网红樱花步道我来了,捡漏成功不亏”;刷到大使馆推送的安全提示,还跟评论区劝谨慎的网友抬杠,说“别人怕我不怕,哪有那么巧赶上停航,纯属杞人忧天”。那会儿满脑子都是网红打卡点的美照、低价机票的划算,把“安全”俩字抛到脑后,总觉得倒霉事轮不到自己,赌徒心态作祟,非要撞撞运气,结果运气没撞上,撞上了全线停航,把自己困在了异国机场。 滞留的日子里,麻烦更是接踵而至。机场休息区早就坐满了人,晚来的只能蜷缩在行李箱旁凑合一晚,硬邦邦的地面硌得腰疼,凌晨的机场又凉又吵,邻座游客的叹息、行李箱的拖拽声混在一起,根本睡不好;想吃口热饭,机场餐厅一碗普通拉面要几百日元,比国内贵好几倍,舍不得花钱就啃自带的零食,喝着便利店买的矿泉水,越吃越憋屈;想联系航空公司改签,电话打半天打不通,线上客服排队排到几百号,等轮到自己,要么没余票,要么改签费贵得离谱,手里的钱不够周转,只能急得原地打转。更无奈的是语言不通,跟机场工作人员沟通全靠翻译软件,信号时好时坏,一句简单的“什么时候有返程航班”都要比划半天,求助无门的时候,才想起当初要是听劝改了行程,哪会遭这份罪。 还有人滞留后急着找中国驻日大使馆求助,工作人员忙着协调航班、对接资源,额外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这些本可避免的麻烦,全因他们一时的侥幸和盲目。其实哪是什么“赶巧”,这次航班停航虽显突然,却有迹可循,国家文旅部的提示、大使馆的预警,从来不是凭空夸大,而是基于航线调度、安全形势给出的贴心保障,旅行社的劝阻更是出于责任,可这些本该当成“护身符”的提醒,到了他们这儿,全成了“多余的束缚”。 说到底,他们被困的不是机场,是自己的侥幸心理和盲目执念。总觉得“风险离自己很远”,把低价优惠看得比安全重要,把网红打卡当成出行刚需,甚至带着点莫名的崇洋心态,觉得国外的风景比国内好,哪怕有明确风险,也非要往前冲。却忘了旅游的初衷是放松开心,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国内从来不缺优质旅游资源,山川湖海、人文古迹样样出彩,没必要冒着风险追捧国外网红点,更不该忽视国家的安全提示,把自己置于被动境地。 这次滞留是教训,也该给所有出行的人提个醒:出行先看安全,侥幸换不来顺利,听劝才能少踩坑。别等真遇上麻烦悔不当初,才想起当初的提醒有多重要,毕竟安全到家,比什么都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