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日本的我国游客,按期回不了国,一个个着急得心焦如火燎,求爹爹告奶奶。 就在这个冬天,日本旅游行业迎来了刺骨寒风。爱知县蒲郡市一家宾馆的经营者竹内惠子面对接连取消的预约束手无策,她哀叹这简直是“异常事态”。这家酒店中国游客原本占住宿客人的一半,如今却空空如也。同样的故事在北海道重复着,札幌一家酒店的总经理铃木和也发现,取消预订的数量远超预期。 日本百货公司、奢侈品零售业和酒店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美国道富环球投资管理高级固定收益策略师骆正彦直言,中国访客占日本入境旅客比重很高,这些行业“尤其容易受到冲击”。据朝日电视台报道,仅爱知县一家酒店就有超2000名中国游客取消订单,损失高达2000万日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1月26日再次发出提醒,呼吁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使馆指出日本治安环境持续恶化,犯罪案件从2021年的56.8万件激增至2024年的73.8万件。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期多名旅日中国公民遭到无端辱骂殴打。 浦上早苗在《商业内幕》发表的分析揭示了另一个真相:这波取消主要集中在只占中国赴日游客一成的旅行团。而将近90%的自由行游客,他们的消费模式更难捉摸。一位刚订了明年1月底赴日机票的中国游客坦言,她的机票不能免费取消,“损失不小”。 那些曾经依赖中国游客的日本商家此刻忧心忡忡。在小樽市经营纪念品商店的簑谷和臣直言不讳:“很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待的游客中,中国游客最多,如果他们冬天不来,对商业区和整个城市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打击。” 日本网友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不仅是旅游业,商业也会受到影响,相关企业将疲于应对。事实上,日本的发展确实离不开中国。” 回过头来看这些执意赴日的游客,他们为何对提醒置若罔闻?或许是被樱花、温泉和药妆店迷住了双眼,或许是对远方太过向往,以至于忽略了潜在的风险。他们的困境令人同情,但更值得我们深思——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仍有人对官方警告视而不见? 假如身处战时,这些人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历史告诉我们,无视警告往往需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今天的滞留事件,不过是一堂相对温和的课。 旅行从来不只是个人的诗与远方,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当我们踏出国门,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对自已负责,也是对祖国负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