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有网友拍摄到,4架中国空军歼-20战机高空高速编队飞行,大概率还是超音速巡航! 最近网上一段视频火了,有网友拍到 4 架歼 - 20 战机在高空组成编队高速飞行,机身后拖出的白色尾迹特别显眼。 咱普通人看着觉得震撼,懂行的军迷一分析,这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 —— 这大概率是歼 - 20 在进行超音速巡航,而且还是难度不低的超音速集群突防战术演练。 先说说视频里能直观看到的细节。从画面里战机的大小和背景判断,这些歼 - 20 的飞行高度肯定在一万米以上,这个高度属于平流层底部,空气稀薄阻力小,正是超音速飞行的理想空域。 最关键的线索是机身后的凝结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飞机云,它和机身之间拉开了差不多一百米的距离。 熟悉航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凝结云的形成和飞机速度直接相关,在高空低温环境下,飞机突破音速时会压缩周围空气,导致水汽瞬间凝结,速度越快,凝结云离机身的距离就越远。 歼 - 20 的机身长度是 21.2 米,视频里的云距差不多是 4 个机身长度以上,结合这些数据推算,它的飞行速度肯定超过了 1 马赫的音速,又没达到 2 马赫的极限速度,正处在最适合持续巡航的超音速区间。 可能有人会问,超音速飞行很多战机都能做到,歼 - 20 这有啥特别的?这里就得说清楚一个关键区别:很多战机的超音速是靠打开发动机加力实现的,烧油量极大,最多撑几分钟就得减速,而歼 - 20 的超音速巡航是 “不踩油门” 也能保持的持续飞行。 东部战区之前就明确提过,歼 - 20 能 “轻易达到超音速巡航”,这可不是空话。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靠它独特的鸭式气动布局,机身前面那对小翅膀能产生涡流提升升力,减少飞行阻力,比常规布局更适合超音速飞行;另一方面就得归功于国产 WS-15 发动机,动力澎湃还省油,彻底解决了早期外界担心的动力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 “四机编队” 这个配置,这可不是简单的编队飞行,而是实打实的战术动作。军事专家解读过,这种四机编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能快速抢占有利攻击阵位,实现 “高速突袭、一击脱离” 的战术效果。 之前长春航空展上,歼 - 20 四机编队就表演过战术对穿、三机开花这些动作,当时就有人说,这意味着歼 - 20 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作战能力。现在连巡航训练都用四机编队,说明这种战术已经融入日常训练,不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这种能力有多重要?打个比方,要是有突发情况,歼 - 20 能以超音速快速抵达战场,敌方的防空系统反应时间会被大大压缩 —— 等他们的雷达锁定目标,歼 - 20 可能已经完成突袭并借着超音速巡航撤离了。 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还能给导弹额外的初速度,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射程,战术优势一下就拉开了。印度《欧亚时报》就曾报道,歼 - 20 的传感器和电子设备能帮飞行员快速判断战场形势,再配上超音速巡航能力,已经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中流砥柱。 网上这段视频传开后,军迷们都炸了锅,有人翻出之前珠海航展的资料,对比发现歼 - 20 的性能一直在稳步提升。珠海航展上公布的参数显示,歼 - 20 最大飞行速度能到 2 马赫,现在日常训练就用 1 到 2 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说明这款战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经过了充分检验。 还有人注意到,歼 - 20 的鸭翼设计特别讲究,既能保证超音速机动性,又通过特殊外形处理兼顾了隐身性能,打破了之前 “鸭翼影响隐身” 的片面说法。 其实从东部战区之前发布的混剪视频就能看出,歼 - 20 的 “高隐身、高机动、高感知” 三大特性已经完全成熟。这次网友拍到的四机超音速编队,不过是这些硬实力的一次日常展示。 对咱普通人来说,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除了激动还有踏实 —— 这飞在天上的,是守护领空的 “长空利剑”,每一次编队巡航,都是在书写实实在在的国防底气。 现在外界对歼 - 20 的关注越来越多,《保加利亚军事》网站就专门报道过它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说这让歼 - 20 完全符合五代机的核心标准。 但对解放军来说,这些性能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应对安全威胁的底气。就像网友说的,以前看国外先进战机觉得羡慕,现在咱自己的歼 - 20 编队天天在天上飞,这种自豪感是打心底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