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摊牌了,我们也没必要装糊涂!米利承认了:只要中国想过好日子,想搞高科技,就是美国的敌人。这说明什么?说明“韬光养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面对一个为了保住钱包就要杀人的强盗,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唯有把手中的家伙事儿磨得更亮! 米利这番话算是把窗户纸彻底捅破了,与其说是“坦诚”,不如说是美国霸权焦虑到藏不住的直白——他们压根不在乎中国是不是想“威胁”谁,只在乎中国有没有资格跟他们抢产业链顶端的“蛋糕”。 作为美军曾经的最高指挥官,他这话等于把五角大楼的老底掀了:那些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军事威胁论”,本质上就是给国会老爷们看的PPT,目的无非是哄着拨款、养肥军工复合体,毕竟2024年8860亿美元的军费可不是小数目,占了全球军费的40%,比后面8个国家加起来都多,不编点“威胁”出来,这笔钱怎么好意思年年涨。 美军真正的角色,更像是美元霸权和硅谷垄断的“武装保安”,负责给美国的寄生式发展看门。 过去几十年,美国早就习惯了躺在产业链顶端吸血:别人造零件赚辛苦钱,他们定标准、卖专利就能坐收暴利;别人拼产能降成本,他们印美元就能买走全球商品。 这种好日子过久了,自然见不得别人想往上走,中国偏偏就踩在了这个雷区上——不是要抢美国的地盘,只是想靠高科技过好日子,却戳破了美国“独家发展权”的假象。 最典型的就是盾构机这事儿,二十年前还得花天价从德国海瑞克、日本川崎重工手里买,一台动辄几亿元,维修零件都得看人家脸色。现在中国产的盾构机占了全球近七成市场,中铁装备一家就造了超1700台,连开挖直径15.7米的超大号机型都能出口澳大利亚,价格直接被拉到合理区间。 这一下就把西方垄断的利润层挖穿了,以前能躺着赚的钱现在赚不到了,在华盛顿眼里可不比珍珠港事件更闹心? 华为的5G突围更是往美国心窝子里捅了一刀。高通在移动通信领域垄断了十几年,没想到华为砸了600亿研发费、拉了10万人团队,硬生生在2016年的3GPP投票里把极化码送进了5G标准。 到2023年,华为的5G必要专利数量全球领先,承建了全球近半数的5G基站,服务超40亿用户。更让美国慌的是,断供之后海思麒麟芯片居然能快速量产,Mate60直接强势回归,鸿蒙系统还攒出了7亿台设备的生态——这哪是“追赶”,简直是要改写游戏规则。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爆发更是让美国坐不住。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一年就涨了77.6%,全球每两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一辆是中国造。动力电池更狠,宁德时代等6家企业霸占全球前十,正极、负极这些关键材料的全球份额超70%。 以前是美国靠汽车、芯片赚全球的钱,现在中国汽车往欧洲、美洲卖,美国立马急着搞IRA法案,想把中国电池排除在补贴之外,这吃相简直把“怕被超越”写在了脸上。 美国的应对方式也暴露了强盗本性:不跟你拼技术,直接动用国家机器打压。 看看美国的实体清单就知道,中国被列入的企业和机构已经超1000家,光是AI领域就有460多家,芯片相关企业超370家,从科大讯飞、旷视科技这些明星企业,到无锡江南计算所这样的科研单位,几乎把中国高科技产业筛了一遍。 2025年1月一次就加列37家企业,理由牵强到用“强迫劳动”当幌子,说白了就是“我赢不了,就不让你玩”。 这套路其实一点不新鲜,当年对付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都是这么干的。上世纪80年代东芝半导体占全球80%份额,美国直接搞“钓鱼执法”抓高管、禁出口,逼着东芝登报谢罪,最后把芯片业务卖给了美国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在电力领域抢了通用电气的生意,美国就用《反海外腐败法》抓高管,硬生生把阿尔斯通的核心业务肢解收购。现在对付中国,不过是换了个靶子,手法都没翻新。 说到底,他们怕的不是中国有“野心”,而是怕自己再也不能靠垄断躺着赚钱,怕全球发展权不再由他们独家定义。 从米利把中国航天器试验炒作成“斯普特尼克时刻”,到政客们把甘肃的风力发电基座说成“导弹发射井”,这些荒诞戏码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只要中国想搞高科技、想过好日子,就是在动美国的“奶酪”。 以前韬光养晦,是想安安静静发展,现在看来是躲不过去了——美国都把刀架到脖子上了,解释没用,求饶更没用。 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涨了11.6%,华为的“南泥湾计划”突破14nmEDA工具,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不断进步,这些都是在把“家伙事儿”磨亮。毕竟对付强盗,手里有硬东西,才是最实在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