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若发生冲突,有三个隐患! 第一个也是,最危险的隐患之一,是轻敌。 第二个隐患就是过度强调道德约束亦是隐患。 第三个隐患是冲突爆发后的应对失当。 历史早就给过血淋淋的教训,1894年的甲午海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清朝北洋水师手里握着25艘舰船,主力战舰10艘,搁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亚洲第一舰队,压根没把日本联合舰队放在眼里. 可人家日本憋着劲搞发展,舰船数量31艘,主力战舰12艘,航速和射速还比咱们快一截,结果黄海海战一打,北洋水师5艘战舰沉的沉、毁的毁,上千官兵伤亡,而日本舰队虽说有5艘受了重伤,却愣是没沉一艘,这就是轻敌的代价。 现在还有人犯同样的毛病,觉得日本自卫队机械化水平低,步战车才两位数,90式坦克多年不升级,10式坦克产量少得可怜。 可别光盯着这些短板看,人家海上自卫队的舰艇维护得锃亮,纪律严明,反潜能力更是被当成美国第七舰队的专属反潜分队,还有那支3900人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 直接归防卫大臣管,能快速应对突发事件,里面还有专门的反恐特殊作战部队和生化武器防护连队,真要是冲突起来,抱着“日本军力不行”的想法,保不齐就会重蹈当年的覆辙。 别说日本空自虽然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比咱们和韩国都少,但人家的F-35战机即便到货慢、有缺陷,也在逐步形成战斗力,这种只看表面优势、忽视对手潜在实力的认知偏差,正是轻敌的温床。 再看过度强调道德约束这个隐患,春秋时期的泓水之战早就把道理说透了,宋襄公率兵伐郑,楚军来救,宋军摆好阵型时楚军还没渡完泓水,司马子鱼劝他半渡而击。 他偏说这不是仁义之师该干的事,等楚军全渡完还没摆好阵型,子鱼又劝他进攻,他还是不同意,非得等楚军严阵以待才开打,结果宋军惨败,自己也成了天下笑柄。战争的本质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是在战场上比谁更讲礼仪。 要是在中日冲突中,有人还抱着“仁义至上”的想法,不敢抓住敌人的漏洞先发制人,或者在作战中因为顾忌所谓的道德约束而束手束脚,比如放弃关键的突袭机会,或者在打击军事目标时因为担心波及平民而缩手缩脚,那无异于把战场主动权拱手让人。 要知道日本自卫队的作战思想里可没这么多道德枷锁,他们的中央快速反应连队本就是作为海外派兵的先遣队,专门承担游击、反恐等特种作战任务,真要是跟这种不受道德束缚的对手打仗,咱们自己先给自己套上枷锁,结局可想而知。 最后是冲突爆发后的应对失当,这同样有历史教训可循。甲午海战中的丰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袭北洋水师的“济远”“广乙”两舰,还击沉了运兵船“高升”号,1100多名清军仅200余人获救,这场惨败暴露的就是北洋水师情报滞后、应变能力薄弱的问题。 后来的威海卫之战更离谱,日军采取海陆夹击战术,陆军攻占南岸炮台,海军封锁港口,把北洋水师困在刘公岛,而清军将领要么贪生怕死煽动兵变,要么指挥失当,最后丁汝昌服毒自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放到现在,应对失当的风险依然存在,日本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从2007年成立后不断扩充,到2008年,能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而如果我们在冲突爆发后,情报收集不及时,没能提前掌握日军的调动动向,或者各军种协同不畅,比如海空军配合出问题,陆军机动跟不上,就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这三个隐患环环相扣,轻敌会让人放松警惕,过度道德约束会捆住手脚,应对失当则会让前期的准备付诸东流,而这些隐患的根源都在于认知上的偏差,要么高估自己,要么低估对手,要么搞错了战争的本质,真要是发生冲突,任何一个隐患爆发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