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为什么如此“仇视”中国?美国国际关系专家直言: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不

美国为什么如此“仇视”中国?美国国际关系专家直言: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不可饶恕! 中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并非突发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曾视中国为战略伙伴,帮助其融入全球体系,以牵制苏联势力。那时,美国决策层相信,通过经济和技术援助,中国会逐步适应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成为可靠的盟友。这种合作模式持续了数十年,推动了中国经济腾飞,也让美国从中获益良多。双边贸易额从几乎为零攀升到数千亿美元,人员往来达数百万之众,亚太地区因此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超预期。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规模急剧扩大,制造业产值跃居全球首位。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高铁网络里程超过8万公里,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本应是和平发展的标志,却在美国眼中演变为潜在挑战。华盛顿开始担心,中国不再满足于现有位置,而是可能重塑区域秩序。 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在此尤为突出。他作为进攻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早于2001年就在著作中指出,大国间冲突源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各国为求生存必须最大化权力。中国经济持续扩张,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军事实力,推动其在亚洲寻求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在西半球的角色类似,美国绝不会容忍区域内出现另一个霸主。米尔斯海默强调,这种动态不是意识形态分歧,而是结构性的必然:崛起国总会引发守成国的恐惧和反制。 米尔斯海默的分析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美国多次干预潜在对手的扩张,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遏制,以及冷战时期对苏联的围堵。中国崛起速度之快,超出美国预判。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外汇储备达峰值,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这些数据让华盛顿警铃大作,认为中国已脱离可控轨道。米尔斯海默直言,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力量增长过快,直接侵蚀美国霸权根基。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显现。该战略将60%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调往亚太,旨在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存在。表面上,这是区域稳定举措,实则针对中国海军扩张和南海活动。随后,特朗普政府2018年发起贸易战,对34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不公。中国迅速反制,对美国大豆和汽车征收对等关税,导致全球供应链重塑。贸易战虽未击垮中国经济,却暴露美国意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中国让步,维持技术优势。 拜登政府延续高压态势,2022年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520亿美元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同时禁止受益企业10年内在中国扩大产能。2023年,美国商务部发布半导体出口管制令,限制先进芯片设备对华销售,荷兰阿斯麦和日本东京电子等盟友被迫跟进。这直接影响中国芯片设计和制造,如中芯国际被迫转向成熟制程。米尔斯海默认为,这些措施是美国本能反应:任何威胁其科技霸权的举动,都将被视为不可饶恕。中国5G专利占比全球第一、北斗卫星组网完成、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这些进步在美国情报报告中被列为“高风险”。 南海和台湾问题进一步放大矛盾。2023年,美国推动“自由航行”行动,驱逐舰多次穿越南海岛链,中国海警船随之监视。菲律宾补给船在仁爱礁遇阻,美军P-8反潜机从关岛起飞助阵。台湾海峡,中美军机伴飞,雷达互锁。米尔斯海默指出,台湾是中美博弈的闪点,美国通过军售和QUAD机制拉拢盟友,意在围堵中国统一进程。中国则强调和平发展,但坚定维护核心利益。 2024年,美国组建AUKUS联盟,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QUAD峰会在东京举行,四国外长讨论联合军演。日本自卫队舰艇在东海列阵,指向性不言而喻。中国外交部回应,此举制造分裂,破坏地区稳定。芯片战持续升级,美国海关扣押中兴货物,深圳仓库清点损失。北京实验室加速国产化,量子计算机研发提速。米尔斯海默在芝加哥讲座中重申:中国崛起即威胁,美国将全力遏制。 2025年,美国国会辩论“让中国付出代价”法案,五角大楼《中国军力报告》厚度再创新高。财政部制裁名单每月更新,涉及数百企业。米尔斯海默最新访谈强调,中国忽略现实主义铁律:强大招致围堵。 这种敌意根源在于美国对全球威信的焦虑。中国从弱到强,外汇储备稳居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米尔斯海默理论流传政策圈:崛起即挑战,容不得让步。美国学者私下承认,最怕一个不崩溃、不听话的中国。这“原则性错误”——脱离掌控的强大——让华盛顿视之为原罪。中国态度明确:不主动挑衅,但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