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德国突然宣布 昨天11月26日,德国这边一条重磅消息从联邦议院传出来,默茨在年度预算辩论上把话摊在桌面上,能源政策要调,产业支持要调,节奏不再像之前那样往前冲,气候目标的时间表里一些过紧的节点先按住,国家拿出钱,电力价格给本土高耗能企业做补贴,税这块也给减,让工厂能算得过账能留下来。 他说现在经济压力大,工业面对的成本不轻,电价同比涨到152%,企业扛不住开始缩产,化工、钢铁、汽车零部件这些主力行业最先反应,生产线打包往能源更便宜的地方跑,北美有吸引力,亚洲也有空间,他的思路就是别看着根基被掏空,先稳住竞争力,就业要保,把务实拿出来用在当下的账面上。 外界的问号也随之冒出来,德国过去在欧洲绿色议程里走得快,现在公开把步伐慢下来,欧盟那边盯着单一市场的公平原则,看补贴这条线会不会被拉歪,有国家担心跟着加码,补贴互相比着上,市场规则不好维持,欧洲绿色协议的目标也会受影响,领导力容易被打折,法国这边话已经放出,马克龙表达关切要尽快磋商,欧盟委员会要不要介入,是谈判是出意见是走程序,考验凝聚力的事放在桌面上。 回到德国国内,短期看企业的生存压力能缓一缓,工人岗位能留住一些,钱投得多会不会把别的公共投入往后排,补贴能撑多久,账怎么做,环保团体和绿党支持者的反对声音在聚集,政治层面的磨合不会少,产业侧要的是确定性,政策侧给的是节奏调整,这里面的细节还得往下走。 放到全球,德国的动作会被看见,有人会把它读成发达经济体在高成本阶段的应对,合作的动能可能被稀释一些,气候议程上的节拍需要重新校准,回到问题本身,这是不是一次面对现实的调整,是不是一笔为工业基础和就业买时间的交易,还是在欧洲内部拉出新的缝隙,把长期的绿色目标往后推,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角色,此时的拐点该怎么定义,责任怎么落在政策和行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