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就把公路修到了边境,更是想要拿出了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以换取瓦罕走廊的打通。在多次和我们的会谈中,他们也是屡屡提及此事。但我们这边始终是兴趣缺缺,这让阿富汗有些不理解。但事实证明,我们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     瓦罕走廊,一条只有60多公里的边界线,却频频出现在国际博弈的大棋盘上。   阿富汗临时政府最近又加紧了走廊公路的修建,甚至修到了中阿边境线,连个招呼都没打,目的就是想促成中方同意这条走廊的打通。   他们还放出“诚意”,提出用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来换,这个铜矿可不是小项目,据估计储铜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我们这边的回应却始终平静,没有被任何所谓“机会”冲昏头脑。   这不是我们冷淡,而是我们看得更远、更透。   瓦罕走廊可不是什么“人间仙境”,那里是毒品、武器、极端势力的老巢,尤其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活跃在巴达赫尚省和瓦罕一带,不仅与塔利班有矛盾,还对外渗透极强。   走廊一旦打通,谁能保证恐怖组织不会借道渗透进我们的新疆边境?更别提毒品和非法移民的问题,这些年阿富汗的毒品产量居全球前列,走廊一开,等于在我们家门口开了道“灰色通道”。   别忘了,我们在瓦罕东端可是下了不少本钱才建立起一套立体的边境防控体系:边防部队、武警、还有当地塔吉克族牧民共同守边。   这些年来,边境基本稳定,来之不易,你现在为了一个看上去“划算”的铜矿项目,去打开一条地雷阵一样的走廊,值得吗?   再看地缘政治这盘棋,瓦罕走廊不单是中国与阿富汗的事,它牵动的是整个中亚的平衡。   阿富汗和印度最近走得很近,已经谈成了“共享瓦罕通行权”,什么意思?印度想通过这条走廊,避开巴基斯坦,直接摸到中亚,顺带削弱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地位,这不是巧合,而是精准布局。   而美国呢?虽然从阿富汗撤军了,但手并没收,近来又频繁通过外交渠道与塔利班联系,试图重新插手阿富汗事务。   你想想,这时候我们如果贸然打通瓦罕走廊,岂不是给别的大国提供了新的博弈平台?我们一向主张“稳字当头”,不主动搅局,也不让别人把我们拉进乱局。   有人可能会说:“那铜矿不是挺值钱的吗?修条路换个大项目,怎么了?”   瓦罕走廊地处帕米尔山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年能通车的时间最多五个月,阿富汗那边修的小帕米尔公路,基础很薄弱,道路未硬化,桥梁也撑不起重型运输,别说大型设备,连重卡都不一定能跑得稳。   阿富汗方面夸口说走廊开通后每年能赚60亿美元,可我们一算账:高原施工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投资回收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更别提一旦安全状况恶化,整个项目可能瞬间打水漂。   相反,我们早就提出了更靠谱的替代思路,比如中巴经济走廊北延、跨国铁路合作,这些项目基础好、风险小、回报稳,与其冒险闯一条“险道”,不如踏实走一条“通途”。   说到底,阿富汗现在急,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希望通过打通瓦罕走廊获取更多资源和战略通道,甚至期望借此吸引更多外部投资,但我们不能让别人的焦虑变成自己的风险。   打通瓦罕走廊,不是简单的“修条路”,而是牵扯到边境安全、区域格局、国家利益的大事,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合作可以谈,但要建立在安全、稳定、可控的基础之上,不是谁着急,我们就得陪着赶路。   而且,合作不是非走瓦罕这一条道,我们对阿富汗的支持从来没有间断,包括人道援助、基础设施援建等都在稳步推进,但支持归支持,底线不能动,节奏不能乱。   我们常说“稳中求进”,但有时候,光稳还不够,要稳得有智慧、有战略眼光。   瓦罕走廊,看上去像是通向中亚的大门,但在今天的地缘环境下,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开了,可能带来商机,也可能引火上身,不开,虽有短期机会的损失,却能换来长期的安稳与战略主动。   到头来,真正的智慧,不是在别人着急的时候跟着跑,而是在关键时刻,看清方向,守住节奏,稳住局面。   阿富汗这次“以矿换路”的操作,其实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压力施加,而我们的选择,是一次战略判断。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有些路,不是不能走,而是要看清什么时候走、怎么走、为谁走。   对于中国来说,稳住边境,就是稳住国家安全;守住节奏,就是守住发展主动权。别人的着急,不该成为我们的风险。